09年本市GDP同比增10.1% 人均首破1萬美元大關
我國2009年GDP 按現行匯率計算 約合4.92萬億美元 BBC上午報道稱——
中國可能超日本成全球“榜眼”
2009年初,當世界各個主要經濟體都在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焦頭爛額時,中國卻宣布了一個令人關注的經濟發展目標GDP“保八”。
中國人不說大話,因為我們依靠著牢固的基礎和得力的政策。
今天上午,中國終于在世人矚目中交上了2009年的成績單: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335353億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合4.92萬億美元。
日本2008年GDP總量4.84萬億美元,即便是按照較保守的下滑3%計算,2009年也只有4.69萬億美元。
主流外媒 中國經濟2010年或超日本
今天上午,美國《華爾街日報》說,新的經濟數據令中國更加接近日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
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午的報道說,中國經濟目前估計已經超過了日本,但一些分析師認為,由于中日貨幣匯率的波動,令這兩個國家的地位難以比較。
日本共同社今天11點發布的報道認為,中國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與上季度相比更猛,中國GDP在2010年可能“趕超”日本。
報道說,日本2009年的GDP增長率將于2010年2月公布,而保持快速發展的中國有望在總值方面縮小與排名世界第二的日本的差距,很有可能在2010年超過日本。
路透社的報道說,中國輕松實現2009年增長目標,第四季度經濟的火熱表現為中國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跳板。
1978年
中國開始“追日”
其實,日本人對這樣的高速發展并不陌生,因為他們自己也是這么過來的。
從上世紀50年代下半期開始,日本進入了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1955—1973年間,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10%以上,比美國同期速度高兩倍,比當時的西德高一倍,這是整個西方世界最快的發展速度。
在這近20年間, 日本工業增長8.6倍,平均每年增長率為13.6%。特別是60年代的最后四年, 平均每年增長16.5%。這在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少有的。而日本的主攻方向,也是當時“新興產業”:石油、化學、電子、汽車、塑料等。其中,本身不產油的日本,石油工業實現平均每年增長34%的奇跡。
而正在日本人欣然得意時,身邊沉睡的中國“雄師”已經覺醒,開始埋頭沿著自己的路子,開始了自己的“趕超”之旅。
1978年時,中國經濟不到日本的1/6。1978年以后,中國開始進行了變革,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中國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經濟取得長足發展,GDP總量及其增幅逐年增加,尤其是1984年沿海城市開放 以后。
共同社 本周聚焦中國經濟
實際上,這個消息也并不太令人吃驚,日本也在等著這一天。中國預計實現9%的增幅,而日本將面臨3%-4%的縮水,按照這一數據計算,便知道日本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子已經不保了。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2009年年中舉辦的“硅產業高峰論壇”上就有過這樣的預測。他認為,中國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GDP超過日本也就是一兩年的事情,超過美國也僅是時間問題。如果硬說有意外之處的話,就是這一天來得更早了。
記者注意到,日本主要通訊社共同社的網站上,有一個“本周焦點”的欄目,本周的欄目上是這樣寫的:“1月21日(周四) 中國公布 2009年GDP數據”。
中國經濟 牽動著日本的神經
從2010年年初,距離中國交上GDP成績單越來越近的時候,同樣的懸念成了2010年日本各大媒體關注的焦點。
從朝日電視臺2009年12月30日的深夜討論節目,到NHK電視臺1月2日的焦點訪談,各路英雄費盡口舌,就是沒能討論出一個結果來。“日本人過年,嘴巴里含著生魚片也在議論中國經濟。”乍一聽這話有點夸張,但是仔細一想,也確實如此。引用日本著名電視主持人田原總一郎的話說:“中國的每一個舉動都牽動著日本人的神經。”
2006年
中國成日“近鄰”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實施穩定經濟增長、新科技立國和全球貿易戰略,縮短了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隨后,美國人驚訝地發現,日本制造的汽車、電器已經橫行天下。
不過,日本經濟的大幅跨越是美國刻意扶持的結果,而當美國人感到威脅時,日本的日子就不那么好過了。
1985年,美國聯合幾個國家與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后,股市、樓市相繼崩盤,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從此一蹶不振,長期疲軟。盡管日本的GDP在1990年至1995年超過了美國的一半,但日本經濟衰退的大勢卻沒有改變。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日本的一半左右,在2006年順利地站上了世界第四的位置,并在2007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
在此期間,日本雖然還保持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但是,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特別是2008年,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只有0.7%。中日兩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二者換位指日可待。
2009年
中國開始“跨日”
與隔著太平洋相望的美國不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對中國經濟的崛起看得更清楚,感受更深刻。
2009年年初,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當全球都被金融危機陰霾籠罩的時候,許多國際投行和金融機構也都相應下調了對2009年中國GDP增幅的預期,最低的甚至只有6.5%。
不過,讓這些看空者大跌眼鏡的是,中國第二季度GDP增幅從前一季度的6.1%一躍上升到7.9%,接近“保八”的目標,而這時一系列救市措施才剛剛發力。反應過來的金融機構于是又紛紛上調中國預期。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提出,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年的高速發展后,也會同日本一樣放慢腳步,只是方式可能不同,結果都一樣。
對此,有專家提出,和日本相比,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優勢在于,產品和服務能夠“自產自銷”。這直接決定了在全球出口萎縮的2009年,中國仍能依靠龐大內需保持增長。
而中國獨立自主、不依賴外國扶持發展經濟的政策,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扛住國外的壓力。當美國舉起輪胎特保案的大棒時,中國毫不客氣地對進口美國汽車還以顏色。這是日本人做不到,也不敢做的。
預測
2040年
中國經濟將遠超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09年年底的一篇文章中也說,自從2005年以來,中國每年都把經濟增長目標定為8%,最后的結果幾乎都是超過了這個數字。根據一些私營領域的經濟學家預測,中國2010年的經濟增長可能在9%到11.9%之間,高于政府的目標。《愛爾蘭觀察報》分析認為,中國的表現全球最突出,“得益于政府推出的巨額刺激計劃和大規模放貸,中國經濟又重新出現了繁榮”。
不過該報也提醒,“當前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著海外市場需求疲軟的威脅,擴大內需仍是中國經濟調控政策的重點”。
本月初,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福格爾發表文章預計,2040年中國GDP將達到123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40%,屆時中國將遠超過美國,GDP規模占據壓倒性的全球第一位。 文/記者楊錚林晨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