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看來,中石化是不是“海外賤賣”成品油很好證明,只要拿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就行,比如汽油的出口價是多少、柴油的出口價是多少等——
成品油出口價多少,請中石化拿數(shù)據(jù)說話
針對媒體關于“今年1-8月份國內成品油平均出口價為2.4元/升”的報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周若洪、新財富首席分析師殷效東表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不客觀的,嚴重誤導了輿論和消費者。周若洪、殷效東認為,按海關統(tǒng)計的金額和數(shù)量計算的價格為不含稅價,而國內銷售成品油價格包含了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應該說,某獨立媒體評論人計算的“今年1-8月份國內成品油平均出口價為2.4元/升”,確實存在問題,理由有二:一是海關統(tǒng)計的出口油不僅包含汽油、柴油還包括航空煤油和價格比較低的石腦油、燃料油,不能簡單地相加平均;二是海關統(tǒng)計的出口金額為不含稅價,與國內的含稅油價是不同的。但是,兩位分析師的回應不僅沒有消除公眾的質疑,相反引發(fā)更多的質疑,因為中石化沒有堂堂正正地拿出具體數(shù)據(jù)。
在公眾看來,中石化是不是“海外賤賣”成品油很好證明,只要拿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就行,比如汽油的出口價是多少、柴油的出口價是多少等。是不是含稅價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出口油也是納稅的,完全可以計算出含稅價。那為什么中石化不愿說出出口油價呢?是計算不出來,還是不愿說出來呢?個中原因不言而喻——“海外賤賣”或許根本就是事實。
盡管目前國內成品油批發(fā)價同樣低于出廠價,盡管國內的成品油銷售不旺需要出口,但是因為國際原油價格處于高位,加上國內自采油成本不高,低價出口仍能賺取高利潤。國內油企寧肯低價出口也不愿降低國內油價,這恐怕才是引起公眾高度關注此事的真正原因吧。(今日早報 張魁興)
出口油價“一般人不告訴他”?
針對媒體關于“今年1~8月國內成品油平均出口價為2.4元/升”的報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周若洪、新財富首席分析師殷效東表示,這種話嚴重誤導了輿論和消費者。
有一事不明:中石化的專家為什么在解釋內情的同時,不撇除那些加工油、低價油因素,算上國內稅費等問題,直接向輿論講清楚出口成品油的價格?考慮到不同時間和稅率問題,分幾個時段公布一二,給“被點燃”的輿論怒火來個揚湯止沸也好呀。要知道,解釋、駁斥一萬句,抵不上直接報告一個時段的出口油價啊!
更具戲劇性的是,揭批“賤賣論”的專家,或說“對海關數(shù)據(jù)進行合理分類統(tǒng)計才能得出正確結論”,或說“(國內外油價)兩者不具可比性”,就是不肯吐露出口油價的具體情況,更是將輿論引進了“迷魂陣”——那些內部掌握的數(shù)據(jù),誰能全部拿到并計算?這些“專家”自己是業(yè)內人士卻不做此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已經證明了一些公眾的猜測。
輿論與中石化專家對陣的“口水”噴得不比油少,但就是整不出個出口油的價格來。既然出口油價“一般人不告訴他”,國資委、發(fā)改委、國務院這些“不一般人”能否出面調查,將事件的真相弄出來,給全國人民一個交待?請告訴我們出口油價到底是多少,這個要求不過分吧?難道是怕暴露在國內市場上的暴利嗎? (現(xiàn)代快報 成彪)
成品油沒定價話語權,只剩“賤賣”?
近日有媒體根據(jù)海關總署的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計算,今年1至8月我國成品油平均出口價為每升2.4元,僅為國內的36%。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研究機構專家和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27日作出回應稱,成品油平均出口價和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不具有可比性。
近日有媒體根據(jù)海關總署的出口統(tǒng)計數(shù)字計算,今年1至8月我國成品油平均出口價為每升2.4元,僅為國內的36%。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研究機構專家和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27日作出回應稱,成品油平均出口價和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不具有可比性。(11月28日《京華時報》)
出口油價與國內價不具可比性,此話有理。按海關統(tǒng)計的金額和數(shù)量計算的價格為不含稅價,而國內銷售的成品油價格包含了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所以說,兩者不具有可比性。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比性”元素。國內的成品油價不是“裸油價”,而是含稅費的。如果把所有的不可比性元素統(tǒng)統(tǒng)“加上”,將如何?按照平均出口價的每升2.4元,加上相關稅費,應該就等于國內的油價。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有細心而又內行的網友給我們計算了一下――增值稅是17%;消費稅汽油:無鉛汽油每升稅額0.2元,含鉛汽油每升0.28元;消費稅柴油:每升稅額0.1元;城建按消費稅稅金的7%計算;教育按消費稅稅金的3%計算。以無鉛汽油為例,增值稅:2.4X17%=0.408,消費稅無鉛0.2,城建稅0.2X7%=0.014,教育附加0.2X3%=0.006,地方教育附加0.2X1%=0.002,價稅費油價合計2.4+0.408+0.2+0.014+0.006+0.002=3.03(元)。而目前的國內油價遠高于3.03元,甚至是兩倍以上。不愁銷的成品油為何“賤賣”國際市場呢?是否有十分可觀的出口退稅呢?
如果放置于國際大市場的話,中石化確實不存在“高額壟斷利潤”,相反還可能充當著“平抑國際油價”的“老好人”角色。這種國際性社會責任令人佩服不已。在今年7月發(fā)布的《財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中石化位居第9位。或為了爭一個“出口大戶”的好名聲,揚名海外,體現(xiàn)全球最大公司排名靠前者的“責任心”;抑或,為了出口退稅,賺國家的錢、納稅人的錢。甚至不排除出口多了,國內供應就少了,國內一旦“油荒”,他們一方面可以逼宮提價,另一方面做姿態(tài)地進口,為每年從國家獲取巨額補貼和“政策紅包”奠定基礎。“一箭雙雕”?一舉多得?
無論你在國際市場上如何“賤賣”,也沒有人為你唱贊歌。在國際油價上,中國的話語權微乎其微,更不用談“定價權”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曾說:“國際油價劇變和高位運行的時代,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成為我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鐵礦石,中國在爭取話語權與定價權,雖然很艱難,但已經通過談判等途徑進行博弈與抗爭,而中石化、中石油等卻只會坐享對國內的“高額壟斷利潤”。在國際油價話語權缺失的背景下,只能靠“賤賣”來占領國際市場,再將“虧損”部門轉嫁給國內與國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