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如果經濟結構不調整,增長就保不住。”日前,經濟學家許小年在金蝶國際主辦的2009中國企業管理高峰論壇上表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是調整結構,改變現在國家貸款和財政資金向國有企業傾斜的現狀,給予民間企業更多的生存空間。
許小年說,雖然今年的數據好像比較令人鼓舞的是投資,但是他認為這種投資恰恰是我們不想要的,因為中國經濟的結構就是投資過重,投資的比重太高,消費的比重太低。
許小年提出,在國家的投資中出現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勢頭,就是貸款和財政資金向國有企業傾斜,民間企業生存空間受到了擠壓。在地產行業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中小地產公司退出了市場,各地競標的“地王”大多數都是國有的大型地產公司;民用航空方面,民營航空公司經營日益艱難;在鋼鐵行業中,大家看到虧損的國有企業收購盈利非常好的民營鋼鐵企業;在煤炭行業看到的是政府強行收購中小煤礦……他表示,在各行各業看到的趨勢都是非國有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這意味著國有企業經營風險在上升。
針對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許小年仍直言,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能使中小企業明顯獲利,因為現在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決定了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貸款。對于目前的經濟形勢,許小年也提出了建議,即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吳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