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云
挪威央行28日宣布,將該國隔夜存款利率由1.25%升至1.5%,成為歐洲加息先行者。此前一天,印度剛剛提高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而以色列和澳大利亞兩家央行則在更早之時率先加息。古人僅憑一葉落就可知秋,如今這么多活例子擺在眼前,難道全球加息潮真的說來就來?
見微知著是好的,但現在就下結論似乎為時尚早。
概而論之,以色列、澳大利亞、印度、挪威四國在貨幣政策上先后有所動作,共同點大致有三:一是本輪全球性經濟衰退對其影響有限,二是本身經濟增長步伐相對強勁,三是通脹苗頭提前顯現。相對可靠而穩定的經濟增長是上述四國率先加息及提高準備金率的“本錢”,而預先防范已有走高苗頭的通貨膨脹,則是其“先走一步”的客觀需要。
放到全球來看,上述四國的共同點并不具備普遍性,特別是以美國、歐元區、日本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目前還很難做出跟風加息之舉。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依然按兵不動。按其官員的表述,由于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目前執行退出策略時機未到。一則歐元區和日本經濟雖有好轉,但充其量也就是剛剛走出“最黑暗的時刻”,未來前景也只能以謹慎樂觀加以評價,二則通脹風險仍潛伏于中長期之內,盡管目前進入了決策者的視野范圍,但其興趣點依舊停留在如何把復蘇“嫩芽”培養成才之上。
匯率問題同樣令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利率上不愿輕舉妄動。近期美元對歐元、日元的比價持續下跌,已威脅到出口這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所依仗的增長引擎,歐洲、日本官員為此相繼發出了“穩定美元”的呼吁。如果此時躋身加息行列,只會給本不穩固的復蘇態勢增加變數,從而招致來自內部的嚴厲指責。
對美國來說,近期加息的理由更不充分。根據美聯儲21日公布的“褐皮書”報告,目前美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活動呈現穩定和改善狀況,但個人消費支出依然不振,信貸依舊緊縮,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各地區的物價和工資上漲壓力都不大。“褐皮書”報告是美聯儲貨幣制訂政策的重要參照,很多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將在11月3日至4日舉行的最新一次例會上宣布,維持當前利率水平不變,以支持經濟復蘇。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將在美國經濟情況取得足夠進展時收緊貨幣政策以遏制通脹抬頭,美聯儲內部也就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時間和方式進行過討論,但其表達的潛臺詞卻是目前不動為妙。更深的一層含義是,所謂的“退出策略”,其實有多種方式,就其效力而言,加息對于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無疑太過激進,操作不當很可能傷及復蘇,而利用市場操作工具回收前期注入銀行系統的流動性,逐漸縮小其資產負債表規模,或許可以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由此可見,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近期都難以加息。有分析認為,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入加息通道,要等到明春才能見分曉。因此,目前這個所謂的全球加息潮似乎難成氣候,即便再有若干中小經濟體加入,也稱不上壯觀,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依舊停留在“青萍之末”的水平上,還是留給敏感人士以此浮想聯翩好了。
回想已結束一月有余的G20匹茲堡金融峰會,領導人們達成的共識仍在耳畔:短期內要避免退出機制,但應著手準備退出策略;各國要根據本國情況制定退出策略,同時要協調一致。這已然表明了各國對待退出策略的態度,在退出時間上不搞“齊步走”,在退出方式上則提倡“自選動作”。
就中國而言,日前舉行的國務常務會議已經強調,今年后幾個月,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意思說的已經很直白了,還有必要去猜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