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芃 上海報道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日前公布了2009年的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數排名。寶鋼股份、上港集團、中集集團、特變電工和三精制藥位列前五名。
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央企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包括“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不斷提高持續盈利能力、切實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保障生產安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國資委研究局副局長楚序平指出,央企社會責任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楚序平對此作出了詳解,并提出不斷完善國資預算等一系列制度,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以幫助央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追求可持續發展
《21世紀》:你認為在央企的八大社會責任中,可持續發展是核心。請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觀點的內涵?
楚序平:央企履行社會責任涉及的面很廣,國內外各種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訴求很多,比如消費者、環境、勞工、人權、婦女、兒童等組織,都會對企業提出利益訴求。但是企業是經濟組織,根本職責與其它組織不同。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其責任邊界是企業業務影響范圍內承擔責任,即以完成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為基礎,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利益相關方和環境負責,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綜合價值最大化。
《21世紀》:央企多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央企在過去的一年有哪些進展?
楚序平:2008年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亮點之一就是節能減排、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按照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國資委把所屬企業分為重點類和一般類,分別與之簽訂責任書。
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單位GDP的綜合能耗下降1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0%。與“十五”期末的2005年相比,中央企業2008年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了10.23%,二氧化硫排放減少了28.82%,化學需氧量減少了23.15%,可以說央企提前兩年完成了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
央企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企業負責人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中,完成不了的企業要降低等級,完成得好的要給予獎勵。
環境守法成本很高,如果市場不規范,很容易出現“逆向淘汰”,優秀的企業反而難以生存,留下來的是排污大戶,因此必須加強執法,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創造公平的制度環境。
健全國資預算
《21世紀》:央企上繳紅利也是其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方面,在這方面央企取得哪些進展?
楚序平:國務院國資委一直在積極探索推動建立國有資本預算制度。
隨著國有企業出資人制度的建立,國有企業已經有可能為全民的福利作出更大的貢獻。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建立國有資本預算制度,出資人,即國家和全體人民,要分享國有企業的收益。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立后,國有企業收益上交比例問題社會各方面非常關注。由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處于試行階段,為了不明顯增加企業負擔,平穩地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我們將企業的收益上交比例確定分為三類:第一類資源型企業為10%;第二類一般競爭類企業為5%;第三類軍工企業、轉制科研院所暫緩三年上交。企業的平均上交水平為8%左右。
2008年,國資委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總額545億元。國有資本收益的支出方向主要是,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發展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戰略和帶動意義的產業,比如大飛機、核電技術等;其次是解決國有企業中歷史遺留的困難和問題,比如航空運輸先天投入資本金不足問題;三是彌補重大自然災害中的資產損失,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央企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就達815億元;最后是用于解決企業退出、分離辦社會職能等需要。
《21世紀》:出資人有權分享央企發展的紅利,這有哪些具體形式?
楚序平:公民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目前最重要的途徑有三條。
第一就是國有資本收益。目前國資預算制度剛剛建立,將來我們要繼續推動國資預算制度的完善,在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高分紅比例,進而使全國人民都能更直接地分享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福利。
其二是社;疝D持國有股。截至9月8日,國資委按照四部委聯合發布的《境內證券市場轉持部分國有股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實施辦法》,我們已對43家無疑義、產權清晰的國有股東,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出具了實施追溯劃轉的通知,共劃轉國有股28.66億股,按照9月8日當天的收盤價計算的市值為280億元。
其三,國有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促進了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2008年,全國國有企業(非金融)總資產達到42.55萬億元,凈資產17.07萬億元,平均每個中國公民都擁有1.29萬元。而且這些都是優良資產,多數都在上市公司,很容易變現。
《21世紀》:說到上市,近些年有近1/4的央企海外上市,因此有評論說中國公眾未能完全分享國企成長的收益,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楚序平:截至2008年底,中央企業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為54家,資產總額2.6萬億元。鼓勵央企海外上市,主要目的是兩點。其一是派出“留學生”學習西方國家的公司治理,進而回過頭來,推進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其二是吸引國際資本,尤其是戰略投資者,推進產權多元化。國際資本市場資金充裕,可以更全面準確評估企業的資產價格,在資本市場吸引戰略投資者。
從總體水平看,央企控股的境外上市公司比境內上市公司平均規模更大、資產質量更優、盈利能力更強。這兩年,我們鼓勵海外上市企業回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其目的是為了讓我國公民特別是中小投資者能夠分享央企改革發展的收益。當然,資本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和邏輯。我們能做到的是,引導在境內上市的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的中堅,成為維護股市健康發展的骨干。
國有企業是國家的、全民的,企業的健康發展尤其需要媒體的監督。
(本報記者陳歡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