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CPI數據,還是新增貸款額,基本在市場預料之中,數據公布起到了放松市場緊繃神經的“按摩”效果,因此指數以上漲2.22%來表示慶祝。
本報特約評論員 陸成淵
與房地產市場相比,A股市場儼然就是聽風便是雨的神經兮兮的家伙。
前期管理層稍一表露政策將有微調的意圖,股市立即以暴跌回應,看到并無劇烈收縮流動性的實質性舉措,股指又馬上連拉七根陽線。昨天公布了8月份經濟數據,市場好像放下了一塊大石頭。
但是房地產市場卻是另類得很。銀行已經明顯收緊了二套房貸的標準,8月份市場總體成交量也隨著房價的大幅度上升而出現萎縮。有關部門對物業稅的態度也出現了微妙的措詞變化,但所有這些信號,都不能改變目前房地產市場近乎滾燙的火熱狀況。
萬科已推出在資本市場進行巨額再融資的方案,中海發展以70億的天價再度刷新了國內“地王”的成交記錄,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和深圳房價攀升勢頭似乎完全沒有停頓的勢頭。所有這一切,都讓市場的情緒到達了沸點。
房價歷來是一個極度敏感的話題。它早已不再只是一種商品價格的外在表現,而是與經濟增長、產業結構、擴大內需、資產泡沫、通貨膨脹、貧富差距、政府公共財政轉型等中國社會經濟的重大命題緊緊聯系在一起。正因如此,有關未來房價漲跌趨勢變化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既有“開發商只為富人蓋房”“收入上漲房價必然上漲”,“流動性泛濫導致房價上漲”、“丈母娘要求女婿買房推動房價”,“房地產捆綁了整個上下游產業鏈”,“中國土地資源稀缺導致房價上漲”等力挺房價的觀點,也有“房價嚴重透支和擠壓國民消費水準”、“房價嚴重脫離一般居民收入水平”、“房屋租賃比顯示房價泡沫太大”等預言房價必然暴跌的觀點。
目前國內房地產價格的現狀,其成因十分復雜。它首先是房地產的商品屬性定位造成的,在中國,房地產從來是投資品、消費品和身份識別證明物及“特殊目的載體”的混合。因此,拿一般資本貨幣市場運行的規律來看待它的價格變動,必然導致大的偏差。比如,“租賃比這個指標,單純從投資效益看,房價不但不能上漲,反而有巨大下行空間,但是問題在于,房子在這兒完全不僅僅是金融投資品,它的長久消費效用的保持度,它對于改善提升持有人生活品質的滿足度,它對于凝結在它身上的城鄉身份跨越,給予了房地產本身效益邊際外延的廣泛膨脹。所以,一線城市房地產的“租賃比”,已經成為一個幻覺,根本無從左右其價格的漲跌。
其次,土地資源的稀缺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不足以成為過度影響國內一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決定因素。這兒舉兩個例子,俄羅斯土地資源極其豐富,但莫斯科房價達到每平米6000美元,直逼經濟發達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和土地稀缺程度遠甚于它的巴黎倫敦,另一個例子是人均收入水平幾乎不值一提的印度孟買,其房價卻遠遠超出北京、上海,這說明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已脫離了成本剛性和供需平衡等一般商品的價值規律,從而產生了極大的異化。
再者就是國內經濟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創新不足,這時候房地產尤其是一線城市房地產正如在長期收益率曲線的短缺部分填補了這一空白。一旦房地產不能成為金融衍生的基礎資產,它就必定成為高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之間的平行部位。因此,廣泛的市場細分需求就提供了房地產價格上行的支撐力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