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客觀評價前幾年進口鐵礦石長協礦的漲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1日 14:31  新浪財經

  犇 犇

  當今我國關于鐵礦石的一系列爭論,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對前幾年長協礦大幅漲價的評價。國人、官員持批評態度的居多,其中最典型的一種說法就是所謂礦業公司“近乎訛詐式的提價使中國損失了接近7000億元。”而且憤怒的矛頭主要指向了澳大利亞的兩家礦業公司。這種批評有道理嗎?

  首先,對應于“訛詐式提價”的說法,我們可能要探討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礦石價格為什么能夠漲得起來?

  價格反映市場供求情況。價格能上漲,最根本的原因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買主愿意出更高的價格去買新增資源。世界鐵礦石曾經長期處于低價狀態。價格大幅度上漲主要是跟隨中國鋼產量大幅上漲才出現的現象。2000年我國粗鋼產量僅1.27億噸,而到2007年增長到了4.89億噸,增長了 285%。由于自身鐵礦石供應不足,我國對鐵礦石進口的需求量也不斷大幅增加,從2000年的約7000萬噸提高到2007年的3.83億噸,增長了 447%。由于我國鋼產量的增長是近乎“爆炸式”的,許多擁有良好礦石資源儲備的公司也都來不及投資準備,因此,國內外許多經濟學上稱之為“相對劣等資源”的小礦山成為新來源。從國外來說,主要是印度和南非(后來三巨頭也都對原有礦山投資進行了一些擴建)。而購買這些新增加的國內外礦石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較高的價格,這就是形成中國國內鐵礦石現貨市場和進口鐵礦石現貨價的基礎。

  國內在談到進口鐵礦石價格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長協價的制定和變動上,很少有人注意同時期中國地方礦現貨價和進口現貨市場價的變動。單從長協價變動來看,確實漲幅不小。2003~08年鐵礦石長期協議價(中國自2004年開始參與長協價談判)各年比上年上漲的幅度分別為:03年 8.9%,04年18.6%,05年71.5%,06年19%,07年9.5%,08年65~71%(巴西南部和卡拉加斯粉礦)和79.88%(澳大利亞粉礦)。但是,按照“我的鋼鐵”高級研究人員徐向春的統計,“2003年至2008年的6年期間,除了2008年4季度,其它年份長協礦價格均低于現貨價格。以唐山地區國產鐵精礦(不含稅)與澳大利亞礦到岸價格作對比,2003年兩者價格相差(長協礦比國產礦價格低)46%,2004年至2008年分別相差50%、33%、20%、44%、24%。”(巴西礦在某些年份高于我國地礦和印度現貨價。--作者注)那幾年大鋼鐵公司的管理層每當談起“壓縮成本” 的措施時,“多用進口礦,尤其是長協礦”是必有的一項措施。我估計,徐向春的上述測算是以海運費現貨價為基礎進行的,而我國大鋼鐵公司大都簽有一些海運長期協議,所以他們的實際到岸價與現貨的差價應該比上述數據還要大。徐向春認為,與現貨價相比,“作為質量差異有限、用途相同的商品,長協礦稱得上物美價廉。”我認為他的判斷是符合實際的。

  客觀地說,與已經出現的現貨高價相比,長協價每年的提價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出于“追趕”狀態(不包括今年)。而且,基本上最后與中國市場的礦石現貨價仍保持一定價差。

  另一點也應該特別指出,中國買家之所以最后接受長協礦提價,之所以愿意購買高價現貨礦石,是因為他們心底里有本帳--即使長協礦漲價、即使要買高價現貨礦,與經營結果相比,他們仍然是劃算的。礦石大幅漲價這幾年,也是中國鋼鐵企業發展最快的幾年,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說前幾年礦石長協價的提價是“訛詐式的提價”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第二,提價“使中國遭受了7000億元的損失”有道理嗎?我認為同樣應該說“NO”。價格變動是市場經濟最顯著的標志,只要交易不是在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的條件下達成的,就沒有道理說價格變動使參與交易的某一方“遭受了損失”,這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行為準則和評價標準。

  澳大利亞鐵礦石長協價格08年比02年上漲5.18倍,而同期世界原油市場價格從2002年的20美元漲到08年最瘋狂時候的140多美元,上漲了7倍。為什么沒有人算一算中國從原油漲價中損失了多少呢(應該是鐵礦石漲價的好幾倍)?我國國內煤炭近幾年的漲價幅度也有幾倍,難道我們也應該判斷說“產區煤炭提價使銷區省市企業和民眾損失了XXX億元”嗎?最后,全世界都在說(我們自己也不否認),近十年來全球初級產品(農、礦產品)大漲價主要是因為中國強大的需求和愿意接受更高價格造成的。如果有發達國家的人站出來指責說:“因為中國的強大需求和高價購買,使全世界消費者損失了XXXX億美元”,我們能認賬嗎?!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原料和制成品之間的價差將不斷縮小。這一方面是因為優等原料資源天然稀缺,人們只能不斷地去開發相對越來越貧瘠的資源,原料價格必然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加工工藝不斷改進(包括節能降耗),擠壓了中間環節的增加值空間。因此,財富分配由加工環節不斷向初級生產部門轉移,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這根本談不上哪個地區/部門使另一個地區/部門“受損失”。

  如果按照與“漲價損失”說法相同的邏輯,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說法看起來似乎也挺有道理:“我們應該感激特別是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這種說法的理由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澳大利亞礦山長期提供穩定、價格不算太高的礦石資源,我們中國鐵礦石的外部需求全部都要靠買印度、南非或其它地方的現貨鐵礦石來滿足,鐵礦石價格會高到什么水平?如果澳大利亞礦業公司全部都按印度、南非到中國的到岸價來制訂其礦石售價,我們中國又要“多付出”多大代價(在這些方面,巴西Vale公司有些時候做得不如澳大利亞兩家公司)?當然,正如不認同“損失”一說一樣,我本人也不認為需要“感激”澳大利亞礦業公司。但是,同樣是對供貨方作評價,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對國內組織“三趟快車”供應香港活豬/活牛和澳大利亞供應我們礦石的評價之間的差別。

  我們也不時聽到一些人,包括一些有地位的人公開說:“礦石三巨頭已經獲得了巨額利潤,不應該再漲價。”他們說這話的時候一定暗中在罵:“真是貪得無厭!掙錢沒個夠!”這也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初聽到南方人說:“我不管你掙錢多少,我只管對我是否合適。”那時就覺得南方人思想真夠解放。難道我們這些同胞的認識水平現在還不如30年前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農、礦產品,由于地質、位置、氣候等因素,有一些資源天然具有成本優勢,因此,在市場價格統一時,他們必然獲得額外的 “級差地租收益”。這是從古典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者到近代經濟學家都承認的一條經濟學基本定理,但我們的那些同胞卻把這些都忘了。三巨頭擁有世界上資源稟賦最好的一些礦藏,生產成本低,有高額甚至超額利潤也是正常的。只要他們不能(或不愿)憑借這些資源保證滿足所有的需求,那么礦產品價格就自然會由成本更高的新增資源來決定。這是我們必須接受的現實。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中東一些國家原油生產成本極低,可能不到10個美元。但從沒有人說過,因為這些中東國家成本太低,他們在賣原油時就應該比別人賣得更便宜,石油大漲價時他們就應該少漲點,否則就應該受到譴責。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對某些具有特殊資源稟賦的礦業公司提這樣的要求呢?

  某些有一定權力的機構沒有得力措施去降低礦石進口現貨價,也不研究長協價和進口現貨價的合理關系,反而一味指責和試圖不合理的壓低長協價,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本末倒置。

  還有人認為,中國大鋼鐵企業接受漲價的長協價是為了給自己“倒賣礦石、獲取差價”留下空間,這也是很荒謬的說法。如果談定的長協價最終和現貨價仍有價差,那只能說明我們接受的價格還可以,因為畢竟仍有相當數量的礦石保持了相對較低的價位。假如談定了一個沒有“倒賣空間”的價格,只能是漲價幅度更高。此外,因為進口現貨價和國內地礦粉是到岸/到廠價,因此,上述長協和現貨價的價差除正常的批零差價外,也包含部分海運費長協價和海運現貨價價差在內的合理運費批零差,不能把這些都算作大鋼鐵企業的“不當收入”。

  至于國內大鋼鐵企業為什么會有比自己需求稍多的礦石資源可供“倒賣”,我覺得凡是稍微熟悉一點大工業生產的人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提前掌控適當富裕的資源量,對于保證生產穩產是一種必需。

  (作者鄭重聲明:本文純系個人觀點,不代表包括作者供職的任何組織的正式立場。)

>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