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6日作出裁定,駁回申請人湖北東星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的申請,這意味著湖北東星航空正式宣告破產。(8月27日新華網)
東星成為我國第一個破產的航空公司。僅僅2年,這家民企便從風光登場走到了宣布破產,衰敗之快,讓人吃驚。
東星的隕落,與其老總——從省委機關下海、一度貴為湖北首富的蘭世立的經商哲學頗有關系。他進入航空業,并非真正想干航空,而是希望進行資本運作,最后賣高價脫手。在他看來,只要把企業做大了,“就是國家、民族的企業,就會得到幫助”,“違約就不會被追究”。正是基于“攤子越大、政府越放不了”的心理,他敢在僅有2億多元資金(包括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從事航空這個世界公認“燒錢”的行業,敢大舉借債,敢以世界上最高的價格從其他航空公司挖飛行員。
然而蘭世力這種錯誤認知卻并不乏現實基礎。一些嚴重污染企業早就豪言:只要他們創造了GDP,解決了部分就業,政府就不可能在環保問題上對自己痛下辣手。而近段重慶打黑,也有深度分析文章認為,一些黑惡勢力已經通過融入商業逐步坐大,使政府往往投鼠忌器……這種種表現,實際都是對政府的“綁架”。
這就不能不說到一個老問題:我們的行政權力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介入太多太深了。它仿佛傳統大宅門里的家長,什么都在管,什么都要過問,既在主觀上給自己造就了無所不能的幻覺,又使大宅門里的人產生了“管我就要管到底”的心理,不論是誰攤上什么樣的麻煩,都會訴諸這位仿佛無所不能的家長。
其次,迄今為止,依靠法治和市場解決問題還不是一種正常的秩序。在不正常秩序下生活的習慣,很容易催生像蘭世立這樣游走于政經兩道的兩棲人,蘭世立是這樣,牟其中、黃光裕等人何嘗不是如此?
還有一個因素不能不提,“綁架”和“被綁架者”常常存在利益糾葛,無法置身事外。
信奉“忽悠,也是一種能力”的蘭世立在和政府打賭:我隨便玩,哪怕玩砸了,你也會兜底。這回他沒有賭對,但滋生這種心理的土壤還在。不鏟除這種土壤,不易誕生一個限權而又高效的政府,也很難呼喚出真正的現代企業和企業家。湖北宜昌 黃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