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特約評論員 馬光遠
王石的話看來是對的,貨幣政策的過度寬松造就了房地產非理性繁榮的盛宴。目前,北京多數新開樓盤已達歷史最高價,四環內房價大都已超過每平方米2萬元,按照任志強的“規劃”,五年之內,北京房價將突破5萬元的大關。而上海房價最近也已經突破了每平方米2萬元的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于是,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成為政府需要采取的措施。就各地調控房價的措施而言,很多依然是諸如打擊捂盤,在網上披露違規開發商的名單等乏善可陳的老政策。比如,江蘇省即將出臺“房價備案”制度來限制開發商隨意調控房價,規定開發商在首次開盤定價時,必須提前15天到物價部門備案,這一備案價格即為該樓盤的最高售價,開發商不得擅自在實際銷售中突破此價格賣房。然而,在開發商壟斷信息和定價權的情況下,諸如備案制之類的措施,其實也只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當然,也有一些措施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比如上海近日提出將通過抑制開發商囤地、增加供應量和預公示土地供應的方式,抑制樓價上升過快。這一做法,是對開發商指責政府土地供應不足的有力回應。事實上,所謂“地荒”的說法,一直是開發商用于鼓吹房價上漲的理論基礎之一。最近國土資源部的數據告訴公眾,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用地供應31198.01公頃(約合3.12億平方米),占當期土地供應總量的32.7%。而一直喊著土地供應不足的開發商手里卻囤積了大量的未開發的土地——中原地產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全國40家知名開發商于2003年至2009年上半年間獲得的住宅土地中,“在售”和“售完”的地塊占43%,剩余57%的土地尚未形成實際供應。
其實,“嚴打”非法囤地只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手段之一,要真正讓房價理性回歸,除了打擊囤地之外,筆者亦開出三劑藥方:
其一,既然貨幣政策導致了房價的非理性繁榮,首當其沖就應該嚴格房地產金融政策。讓大量的違規進入樓市的資金撤出樓市,嚴格二套房貸政策,而不是給出更進一步的誤導信號,放出諸如“二套房貸利率下降”的錯誤信息。歷史證明,只要嚴格信貸政策,提高普通商品房的資本金比例,房地產價格將應聲而落。
其二,真正公開房地產市場的信息。房地產信息的混亂已經成為了中國統計信息的最大恥辱,目前關于房地產供應、價格等關鍵信息基本壟斷在利益集團手中,他們通過有選擇地釋放信息,調控市場,讓普通民眾隨著他們的指揮棒翩翩起舞,房地產市場的最大不公就是信息的壟斷,而在全國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國家發改委居然統計房價只上漲了1%,未免有點滑稽了。
其三,徹底廢除公務員福利分房。一些官員之所以對房價上漲置若罔聞,完全是因為他們通過福利分房可以規避房價上漲的痛苦,因而心安理得地為了地方利益鼓吹房價,如果讓絕大多數的公務員不再享受福利分房的特權,房價回歸將成必然。
收筆之際,看到國家發改委回答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房地產價格調控問題的質詢,發改委表示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著力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穩定房地產投資,推動房地產業平衡有序發展”。其含義之微妙,態度之曖昧,心態之超然,的確很耐人尋味。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