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我國啟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 > 正文
作者:付克友
8月18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正式啟動。這標志著,今后老百姓用上物美價廉、安全有效的藥品以及解決長期飽受詬病的藥價虛高問題,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其意義不言而喻。
按照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的說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以國家的信譽為老百姓舉薦藥物”。這可謂一語中的。為什么要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從根本上來說,因為醫患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盡管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312種西藥就可以治療80%以上的疾病;但是對某一種病,該用哪種藥或哪些藥,醫生知道得比患者多得多。這使得醫生很容易利用信息優勢,亂開大處方或者高價藥。如何平衡這種信息不對稱?公布基本藥物是簡捷有效的方式。另外,公共醫療保障也不可能為民眾的所有藥物付賬,對所有上市的藥品進行適當遴選,編制出基本藥物目錄,可以使得有限的公共醫療資源實現最大化的社會效益。
在新醫改方案中,如果說政府加大財政投入,讓城鄉居民共享公平的基本醫療服務,建立更完善的醫保體系,是回歸公共服務本位的話;那么,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政府用權威身份和公信力擔保,選擇能夠滿足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保證供應、基層能夠配備、國民能夠公平獲得的藥品,則可以看著國家信譽回歸本位的體現。不得不說,長期以來,在醫療服務的種種亂象中,這種國家信譽是付諸闕如的。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無疑讓國家信譽回到它理所應當的位置。
但是,基本藥物制度賴以建立和運行的國家信譽不是無源之水,也不會取之不竭。它是從何而來,又該如何保障呢?實際上,國家信譽與基本藥物制度相輔相成。一方面,國家信譽固然是基本藥物制度的基礎,而另一方面,國家信譽也需要通過基本藥物制度的運行來體現和確認。從某種意義上,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
而國家信譽要從中得到增強,而不是受到傷害,關鍵的一點,是政府要恪守本位而非越位。即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還是要歸市場。這種擔心不是沒有來由。在最初的醫改方案草案中,關于“基本藥物供應體系”,就有“定點生產、統一價格”的字眼,恍若回到計劃經濟時代。后來的修訂稿,把“定點生產”改為“公開招標采購 ”,把“統一制定零售價”也改為“指導價格”,體現對市場的尊重。然而,在基本藥物制度執行過程中,如何約束政府的自負和沖動,保證醫療服務市場的完整性,尚有待檢驗。另外,各省對基本藥物進行招標、定價,如何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割據,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