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評論專欄作者 唐尼陳
力拓案又進一步。周二,中國檢察機關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對力拓四名員工作出批準逮捕決定。新華社援引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聲明說,力拓的這四名員工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中國鋼鐵企業商業秘密,觸犯了中國刑法。據報道,初步調查發現了商業賄賂的證據。
對此,中國商務部一位副部長昨天表示,力拓案是一個司法個案,不至于、也不應該影響中國和澳大利亞雙邊經貿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這是意料之中的表態,是針對那些把力拓案夸張為中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外部勢力的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該副部長提及,對力拓商業間諜案的處理,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司法機構依法建立和維護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的決心。這一措辭,既證實了中國政府此次出手重在整頓國內企業對外鐵礦石交易中存在的弊端,也暗示了中國鋼鐵業對目前國際鐵礦石交易環境和定價機制的不滿。可茲證明者,中國司法機關對本案的調查不限于力拓雇員,也涉及部分中國煉鋼廠商的雇員。力拓案發前后,中國政府一再聲稱,力拓等少數鐵礦石供應商對中國鋼鐵業索價過高。
按慣例,基準鐵礦石價格是每年由鋼鐵生產商和力拓、必和必拓及巴西淡水河谷等主要鐵礦石供應商之間通過談判設定的。今年的鐵礦石談判適逢全球經濟衰退,中國作為最大的買家,自然希望在價格方面獲得比韓國和日本鋼鐵公司更大的降價幅度。但談判進展緩慢,膠著拖延,礦業公司始終拒絕讓步。這是力拓案發生的背景。
將對力拓雇員的司法行動理解為買賣不成的報復行為,未免狹隘。我以為,下決心調查該案是中國發出的一個強烈信息:向國際市場顯示中國政府對鐵礦石交易的重視程度,以及中國鋼鐵業對鐵礦石價格談判控制權的明確訴求。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去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38%),也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的房地產、汽車等支柱產業生產需要大量用鋼,鐵礦石是鋼鐵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但是,鐵礦石生產被少數供應商所壟斷,一對一的談判定價機制使相對分散的鐵礦石需求方處于絕對劣勢。為中國鋼鐵業生存及下游眾多產業發展計,中國必須加強本國鋼鐵業在鐵礦石交易中的議價權。
然而,中國希望壓低價格的種種努力一直受到國內對鐵礦石強勁需求的干擾。經濟繁榮時如此,經濟衰退復蘇期也是如此。隨著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引導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激增,國內鋼鐵價格持續走高,鐵礦石進口也不斷增加。今年上半年,中國鐵礦石的總進口量增長了29%。
既然買家還在狼吞虎咽,賣家又豈肯聽憑優惠暢飲?結果,就在中國為討價還價進行艱難談判時,由本國帶動的鋼鐵市場需求狀況已經好轉。這無異于在談判桌上抽走籌碼。談判又如何取勝?
可見,只要中國需求持續旺盛,只要鐵礦石供應還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定價權轉移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禪讓,導致行賄受賄和非法獲取商業秘密的利益誘惑也將繼續存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