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紀鵬眼里,如果說《國資法》還有遺憾之處,那就是國資委的定位還不是很準確,回避了問題的主要矛盾
文 本刊記者 馬麗
“國有資產流失基本原因在于法律不健全,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打了法律法規出臺時間差。”在《企業國有資產法》(下稱“《國資法》”)生效后的今天,回頭看當年國企改制過程中此起彼伏而又疑云密布的國有資產流失,《國資法》起草專家、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在接受《法人》記者專訪時如此感慨。
國有資產流失追因
劉紀鵬指出,2002年左右,在一些錯誤輿論的引導下,很多地方省市都把國有企業賣掉了,賣的過程由于無法可依、官商勾結和暗箱操作產生了腐敗。這個時期發生了很多這樣的案例,教訓是非常沉重的。
打法律法規沒有出臺的時間差,這是國有資產流失的一般原因,在劉紀鵬看來還有另外兩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對當年的國有資產流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一是有些經濟學家過于強調培育企業家精英,認為國有企業、國有資產不行,要民營化,民營化的過程就是培育企業家精英,而培育企業家精英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成為產權富翁。
第二是十六大之后有些人錯誤地理解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認為重組就是退出一些競爭領域,這直接導致這個時期一些相當好的國有企業在產權上全都流向所謂的企業家精英。由于退出的過程無法可依,國有資產都以暗箱操作、低價評估等方式被私分掉了。
“這個過程也是當初俄羅斯休克療法沉痛的教訓,所以我們才加緊推出了國有資產法并在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眲⒓o鵬表示。
《國資法》堵塞漏洞
《國資法》從1993年起草到2008年出臺,歷時十五年之久,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作為《國資法》起草者之一,劉紀鵬認為,這部法律加上國資委這三年來陸續頒布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等三個文件,基本上可以把向私人轉讓股份的漏洞堵上。
劉紀鵬告訴《法人》記者,《國資法》專列一章,細致規定了企業改制、與關聯方交易、資產評估、國有資產轉讓等關系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的重大事項,同時也對違法行為和責任人規定了細致的懲罰條款,所以某些政府官員和企業勾結起來私分國有資產的現象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即使發生也必然是有法可依,而且必須進行嚴懲的。
當前從全國來看,不論是國有企業的職工還是國資委,不論是媒體輿論還是社會輿論都對國有企業家通過MBO侵吞國有資產的行為保持著高度警惕,這也使得很多漏洞堵塞從法、理、情三個角度得到了完善,如果再出現侵吞國有資產的現象基本上是很難了。
在劉紀鵬眼里,如果說《國資法》還有遺憾之處,那就是國資委的定位還不是很準確,回避了問題的主要矛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也略有缺憾。“但在國有資產改制的規定上,我沒有發現什么遺憾之處!眲⒓o鵬表示。
國企改制基本成功
國企改制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是不容否認的,但劉紀鵬認為不能用個別的私分現象否認整個改制的成果。他指出,我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利用國企改制培育了870多家國企上市公司,它們都在進行著股份制改造,國企改制的核心就是股份制,它的主流方向是沒錯的,像股權分置、增量增發、存量不變等,探討這樣老樹發新芽的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
俄羅斯的私人大亨三分之二都來自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官員,這個教訓是非常沉重的,在這個方面中國的國企改制應該說和俄羅斯相比還是比較成功的,盡管我們也出現了很多鯨吞國有資產的現象,但是劉紀鵬告訴《法人》記者,從總體看2002年左右發生的事件,基本上就被隨后社會輿論一致的呼聲以及我們制定的《國資法》,以及國企改制的條例堵住了。
“《國資法》出臺后,中國過去利用MBO私分國有資產的行為已經行不通了,我們現在探討的是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法人所有制借助上市來轉變體制,而不是簡單地重復美國、俄羅斯把國有產權分給私人的做法。”劉紀鵬指出,這是國企改制的新風向,也是國企的新希望。
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著名股份制和公司問題專家,近十年主持了國家電力公司、中國投資銀行、海爾集團、海南航空、萬向錢潮、天津開發區總公司、好孩子集團、李寧公司、四通公司、哈藥集團等近200家各類企業的股改、上市及管理咨詢方案設計,被譽為“企業股改第一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