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國內各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一輪詭異的上漲行情,某些城市房價已經達到或超過了2007年的最高水平。針對這種投機性漲價風潮,新華社記者在“新華時評”中尖銳指出,如果各地不迅速遏制投機性炒作,房價過快上漲將催生出虛假繁榮。
之所以說這一輪房價飆升是異動,帶有強烈的投機意味,不是出于消費者對漲價行為的天然厭惡,也不僅僅在于專家學者的一家之言,而是因為房地產市場已經表現出銀行違規放貸,開發商違規預售、囤積土地、捂盤惜售的現象,再加上境外熱錢洶涌入市,國內外炒家在房地產市場上演“最后的瘋狂”。
決策層對此輪漲價行情已經保有高度警惕。從6月底開始,銀監會及相關職能部門不斷重申之前出臺的各項房地產調控措施,針對樓市的調控政策在沉寂數月后重裝上陣。7月初,國務院有關部門多次召集會議,專題研討房地產市場行情,并要求對樓市中的新問題要做到時時匯報。最近,國土資源部公開了房價地價比,以撇清政府從虛高房價中獲利的嫌疑。
在實體經濟尚未真正走出危機的泥沼時,房價“一枝獨秀”地坐上云霄飛車,背后的動力源無非來自以下幾個要素:一些地方銀行違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適度”寬松暗度陳倉為“過度”放松,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37萬億元天量信貸,就有相當一部分流入房地產業;有了過量信貨保障的底氣,開發商可以一邊天價拿下“新地王”,一邊讓“老地王”撂荒長草,囤積居奇、捂盤惜售,甚至為了營造“繁榮”假象,雇人排隊和玩假按揭。再加上國際熱錢大量涌入,催生出樓市上前赴后繼的炒家。
本來,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有效措施加以制止,但一些地方政府偏聽偏信個別開發商“房地產業拯救中國經濟”的怪論,放棄了多年來對房地產調控的努力,通過各種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逆周期的干預,在這一輪房價異動中扮演著推手的角色。而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因房地產企業往往是當地利稅大戶,難免投鼠忌器,不僅對本該糾查、曝光、重罰的行為睜只眼閉只眼,某些地方的壟斷企業、銀行,甚至公權部門掀起團購風,以政府信用托市,以至鬧出紅頭文件為開發商推銷樓盤的丑聞。
這些因素刺激房價非理性高漲,對宏觀經濟而言無異于飲鴆止渴。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資金集中流向房地產市場,必然會助推新一輪泡沫的產生,既擠占發展資金、延緩實體經濟的復蘇,又放大了金融風險。暴利的樓市擠壓居民對其他商品的購買力,將嚴重削弱合理消費結構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對城市居民來說,此種信息不對稱下的非理性瘋漲,很容易讓其對市場形成一種誤判,從而做出錯誤的消費決定,影響生活水平。
炒作房價已經成為經濟復蘇路上的攔路虎,并且危及民生。美日等發達國家因房地產泡沫引發的經濟危機,是并不遙遠的前車之鑒。事實上,房價如此快速上漲,對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也是一種“透支”。長遠來說,地產商當珍惜來之不易的市場行情與形勢,切勿涸澤而漁;地方政府也當履行好監管與引導的責任,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應著眼宏觀經濟大局,及時遏制房價的投機性暴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