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經濟現象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同樣地,反映經濟現象的各種統計指標之間也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一些指標相互之間的關聯程度還很高,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一些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甚至運用統計模型描述“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如果密切相關的指標數據之間出現了較大的差異,就有可能被認為是出現了數據“打架”現象。
看一看近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統計數據,稍加比較,就可以發現,發達國家數據“打架”現象不僅普遍存在,近期更是頻繁出現。比如工業生產與用電量,再如零售額與個人消費支出,還有工業生產和失業率等。
工業生產增長與用電量增長不一致。去年6月份和7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同比分別下降0.1%和0.7%,而發電量同比卻分別增長2.7%和2.3%;5月份工業生產增長0.2%,而發電量卻下降1.7%。今年1月份和3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環比分別下降2.7%和1.3%,而用電量環比分別增長4.1%和1.1%;2008年的12個月份中,工業生產環比變化與用電量變化方向不一致的月份有8個之多。去年7月至9月,日本工業生產同比分別下降0.2%、5.7%和4%,而用電量卻分別增長6.5%、0%和0.6%。
零售額與個人消費支出不一致。去年6月份,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現價)環比增長0.5%,而零售額(現價)卻下降0.2%;11月份個人消費支出下降0.7%,而零售額卻上升0.4%。去年第三季度,歐元區個人消費(不變價)支出環比增長0.1%,而零售量卻下降0.5%。
工業生產增長和失業率不協調。今年3-5月,日本工業生產環比分別增長1.6%、5.9%和5.9%;而失業率分別為4.8%、5%和5.2%,逐月上升。2008年3月份、7月份和10月份以及2009年1月份,日本工業生產環比均有下降,而同期失業率則有不同程度降低。去年6月和10月份,美國工業生產環比分別增長0.1%和1.3%;而失業率分別為5.6%和6.6%,分別比上月上升0.1個和0.4個百分點。去年4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環比增長0.8%,而失業率卻從上月的7.2%上升至7.3%。
經過長期的發展,發達國家的統計制度已經相當成熟,面對普遍存在的數據“打架”現象,各方面鮮有關于統計數據質量的質疑之聲。其實,出現數據“打架”現象,雖然并不能排除與統計數據失真有關,但是,兩者之間并不存在必然聯系,在更多的時候,所謂的數據“打架”現象實際上客觀地反映了數據背后的經濟問題。如果一旦發現數據“打架”現象,不首先分析數據背后的經濟問題,就匆忙斷定是統計數據質量問題,那也太簡單了。 (作者: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 文兼武 閭海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