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鑒于社會各界對今年下半年通脹的擔憂,有學者提出,應借鑒去年下半年貨幣政策操作策略,即讓貨幣政策緊急調頭,來抑制天量信貸向通貨膨脹的傳遞。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對經濟正常運行影響頗大,實不足取。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再加上我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需要,去年我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流動性黑洞”現象。“流動性黑洞”的存在,是制約我國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因素,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有必要進行階段性信貸超調,就是在特殊的經濟環境下的超預期信貸高增長。通過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確保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來盤活市場流動性。當然這種“合理”增長,就不排除一定時期內可能會讓信貸投放超速增長。所以,天量信貸,在當前的中國,具有特殊性和合理性。半年多來的實踐表明,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在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前銀行信貸結構及撥備覆蓋率比較合理。從銀行撥備覆蓋率來看,銀行應對不良貸款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近幾年來,主要商業銀行為應對不良貸款進行撥備的程度不斷提高,2002年的撥備覆蓋率為6.9%,2007年達到41.2%。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行風險,去年銀行撥備覆蓋程度在上年基礎上更是擴大了2倍,達到115.3%的很高水平。而且,去年12月份,在央行公開宣布放松信貸規模控制不到一個月,銀監會就傳達了提高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的要求。將五大國有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由原來的100%提高到130%,股份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由原來的100%提高到150%。今年初又將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由去年底的130%提高到150%,股份制銀行仍按照150%執行。應該說,銀行未雨綢繆的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即使未來不良貸款出現了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可控的。
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一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呈高度正相關關系。目前,雖然從一些剛公布的經濟指標看,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的關鍵期,但統計局數據還顯示,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6%,上半年CPI同比下降1.1%,6月同比下降1.7%,創十年新低;一季度PPI同比下降4.6%,上半年同比下降5.9%,6月同比下降7.8%, 1至6月,同比降幅呈逐漸擴大之勢。這充分說明,我國至今尚仍未擺脫通貨緊縮的困擾。
另外,目前經濟的企穩回暖,還并不完全是由實體經濟增長拉動的。今年以來,與銀行放開信貸閘門“結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滬深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雙雙進入快速攀升回暖的通道。而實體經濟中,真正具有活躍度的民營經濟卻萎靡不振。所以,上半年的情況,我們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說已進入上升通道,充其量只能是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期。既然是關鍵期,也就是說,是行進到了十字路口,唯有把握準了方向,才可以繼續前行;若把握不準,有可能會再次后退。
因此,下半年貨幣政策操作方向以及方式必須有所改變,但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切勿緊急調頭。貨幣政策操作就如同駕駛汽車方向盤,在流動性“引擎”正驅動我國經濟前行的途中,央行應準確把握操作方向,近期或者整個下半年,“防通縮、促復蘇”仍應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全面落實中央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
一般而言,在適度寬松貨幣政策退出時機的把握上,存在如下一些基本規律,那就是,在已確認本國經濟連續3個月回升之后,其經濟刺激政策就可以逐步減輕,而減輕的過程就是逐步退出的過程,可以稱之為“淡出”。在判明經濟已連續6個月回升之后,刺激經濟政策就可以“全身而退”。不過,這個判定標準,只是一種單純的靜態判斷,我們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環比高于一季度,但目前我國經濟復蘇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且基礎依然很不牢固,因此,目前還遠沒有到可以考慮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時候。但鑒于市場上流動性已比較充裕,央行不妨啟動貨幣政策“結構性”調節機制,主要是通過非價格手段比如定向央票以及正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來對基礎貨幣或貨幣乘數進行調節,而利率政策應當慎用。到了四季度,如果經濟增長率能夠實現9%以上的高增長,而且,CPI、PPI能雙雙“扶正”,PMI、發電量以及企業庫存等狀況已趨于正常,就可以進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淡出”操作,即實現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至于退出的形式和力度,由央行視經濟復蘇情況和物價變動情況決定。
面對天量信貸,管理層最關心的就是信貸資產質量。各商業銀行應嚴格按照最近銀監會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合理把握貨幣信貸的投向,確保信貸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房地產等領域。同時,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從授信盡職調查、貸款發放等環節把好關,對基本面比較好、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市場但眼下經營或財務有困難的企業應給予信貸支持。要把為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當作增加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力的渠道和機遇,有效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服務體系。當前國家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的“鼓勵民營經濟的產業指導目錄”將允許民營經濟自主地進入各個投資領域,尤其是一些壟斷行業,這就要求針對中小企業的民營經濟信貸服務體系要趕緊配套跟上。另外,商業銀行還應積極開展出口信貸業務和并購貸款業務,加大對外貿出口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還要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大力支持農村金融制度改革與農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