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力拓員工竊取中國機密被捕 > 正文
經濟時評
吳睿鶇
澳大利亞力拓集團駐上海辦事處的胡士泰等4名員工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被拘,震驚業界,堪稱自2004年鐵礦石談判為公眾矚目以來的最大新聞。而隨著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礦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譚以新涉嫌商業犯罪被拘,此事背后的情報交易鏈條也逐漸清晰。(《武漢日報》7月12日)
力拓竊密案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說是一個“間諜門”事件。它涉及國家經濟安全機密、涉外商業賄賂以及鐵礦石交易的亂象。我們應跳出“間諜門”事件,直面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我國的鐵礦石貿易何去何從?國家經濟機密如何保證不再被輕易竊取?外企向中國企業行賄問題怎樣破解?
要想拉直這三個頗為棘手的問號,首先,要嚴厲整肅鐵礦石貿易。我國鐵礦石交易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窩里斗”、各自為戰、“內奸”頻出、市場機制嚴重扭曲等狀況,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整合鋼鐵企業數量。目前中國共有大小鋼企1200家左右,排名前5位鋼企的產量僅占全國總量的28.5%。相比而言,美國、歐盟各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排名前4位鋼企的產量占全國總量60%以上。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大鋼鐵行業整合力度,像日美和歐盟一樣,逐漸形成一批全球行業的鋼鐵“領袖”,那時,自然會在鐵礦石國際貿易中形成“拳頭”,擁有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對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實行“精兵簡政”。2005年,我國擁有進口鐵礦石資質的企業超過了500家。去年9月,我國擁有進口資質的企業有所減少,但仍有112家,與日本僅兩三家企業參與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狀況相比,我國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實在太多了。只有“精兵簡政”,才能解決內斗內耗,最終一致對外。
其次,堵住泄露國家經濟秘密的“管涌”。眼下恰逢醞釀修訂“國家保密法”,我們不妨利用力拓竊密案,梳理總結跨國公司在中國竊取國家經濟機密的流程和路徑,及時堵住泄露國家經濟機密的“管涌”,同時,制定國企人員泄露國家經濟機密的處罰條款。
最后,制定《涉外反商業賄賂法》。從美國朗訊公司在中國的行賄丑聞案,西門子公司在中國巨額行賄案,再到最近的力拓行賄事件,跨國公司在我國屢曝“賄賂門”。盡管《刑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都對商業賄賂行為設有專門條款,但針對跨國公司的賄賂行為卻存在法律真空,從而導致了跨國公司在我國的膽大妄為。因此,有關部門應盡早制定《涉外反商業賄賂法》,遏制涉外商業賄賂的滋生蔓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