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質疑中國油價已高于美國。對此,中石化權威人士認為,國內油價目前仍低于美國。據其介紹,7月6日美國不含稅的汽油價格折合人民幣為3.99元/升,同日我國不含稅的90號汽油價格為3.47元/升。
油價高導致消費者的不滿情緒,而裸油價的面世很像是要轉移矛盾,把大家的不滿從石油巨頭引向稅收。
但是“拔出蘿卜帶出泥”,中石化讓油價裸了不僅沒能自證清白,還頗有點引火燒身的跡象。
一方面,中美兩國的成品油價格構成不同,使二者不具有太多的可比性。例如專拿國內的90號汽油去和美國的汽油相比較,就有點“田忌賽馬”的感覺。再者,美國產業工人一個工作日的收入或許能買200升裸油,而在我們這里中等收入者一天的收入也不過可以買20升裸油罷了。
拋開國情談油價高低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更重要的是,與裸油價一起面世的還有一組數據:美國汽油零售和輸送環節成本一般占零售價格的12%左右,但我國這一比例約為20%。
換言之,即使我國裸油價稍低于美國,但是高達20%的輸送和銷售成本,依然讓中石化不能理直氣壯。相反,這樣的高成本如果與壟斷巨頭的高薪、高福利,以及巨額的財政補貼聯系到一起,則更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所以說,中石化言之鑿鑿地讓油價裸了,卻一不小心也脫掉了自己的衣服。
稅收較高畢竟有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可能,但是壟斷福利導致的高成本,又該如何避免呢?
文/燕云 圖/謝馭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