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葉檀:應以溫和通脹取代急劇通脹預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02:58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葉檀

  6月上旬,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監局和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下發緊急通知,標題就是《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對銀行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進行窗口指導。

  資本市場過冷,中國經濟無法復蘇;資本市場過熱,可能損害銀行系統和實體經濟,管理者在冷熱之間尋找平衡,如果一味以貨幣與投資刺激經濟,當通脹預期比目前更為嚴重時,后遺癥將嚴重影響經濟復蘇的步伐。

  4月以前,由于誰也無法預計經濟是否真正復蘇。因此,政府部門內,沒有誰敢提現在就退出寬松的貨幣政策,銀監會只能以個別官員在論壇上提示風險的形式,表示擔憂。但A股市場從去年11月至今70%以上的漲勢,與房地產市場與2007年相同的交易量,加上內查顯示的貸款風險,讓貨幣主管部門驚出一頭冷汗。國際評級機構對中國金融機構大量放貸后壞賬率上升的結論,同樣讓人無法安心。實際上,根據銀行內部人士的常識,信貸發放增量超過20%,壞賬將處于高發期。

  國家統計局一再強調的經濟樂觀復蘇數據給央行、銀監會墊了底。6月25日,國家統計局官員解疑宏觀經濟,基本斷定“經濟見底回升”,谷底在去年四季度。國家統計局認為,需求不足仍是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外需不足、產能過剩與通脹預期抬頭成為經濟復蘇三大障礙。很明顯,外需不足與產能過剩非寬松的貨幣政策所能解決,在已經出現通脹預期的情況下,繼續年初的貨幣政策,只能使情況更加惡化。雖然國家統計局強調下階段仍要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但可以肯定,如今再用年初的虎狼藥已經不合時宜。

  從國際情況來看,美國5月份經濟表現好于預期,機械及相關產品訂單不斷上升,最為重要的是兩項指標,不包括國防用品和飛機的資本財貨訂單,5月份飆升了4.8%,創下近5年來的最大月度漲幅。美國商務部的報告顯示,5月份的預售屋銷售量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較前月下降了0.6%,較上年同期下降近三分之一。5月份的預售屋價格中值為22.16萬美元,為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預售屋存量也出現下降。

  給資產注入泡沫大功告成,房地產市場在美國和中國兩地的復蘇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政府已經注入了足夠多的資金,現在只要靜等投資增長貨幣乘數上升即可。不可能美國去杠桿化到什么時候,中國就發行基礎貨幣制造通脹到什么時候。

  更嚴重的是,由于外匯再升、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中國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管濤不得不出面表態,稱中國5月出現外匯資金流出下降,是因為全球信貸緊縮,去杠桿化有所緩解,“很難下判斷說熱錢又回來了”。今年5月,中國銀行體系因凈購買外匯而占用的人民幣資金高達2425.65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凈買入約355億美元(1美元=6.8341元人民幣)的外匯,這是今年以來該數據首次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中國目前實行的人民幣與美元軟性掛鉤,壓制升值預期,結果必然由國內通脹消化升值因素。

  一方面有通脹預期,另一方面有壞賬風險和資產泡沫。仿佛是給壞賬和泡沫擔憂作注腳,6月24日,審計署公布2008年度有六家商業銀行基層分支機構違規發放土地儲備貸款、虛假按揭貸款以及向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提供貸款215億元。審計署還特別指出,當前利用專業優勢或內幕信息操縱股價從中牟利的重大違法情況比較突出。有的涉及上市公司高管,有的涉及股評專家,有的是上市公司與其關聯公司聯手操縱股價。銀監會的《通知》特別提出嚴控信貸質量,確保信貸資本進入實體經濟,而不是進入股市樓市。如何將現有的資金從各個角落引入實體經濟,引入資源收購、并購重組等,才是目前值得關注的焦點問題。

  恐怕更讓政府安心的是,進入股市的民間資金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貨幣與資本兩個市場全身而退,而不必沖在第一線充當大頭兵。

  每次銀監會動真格檢查資金流向,資本市場的熱度都會有所下降,每當央行強調經濟過熱,4到5次小幅提升利率,資本市場就會將恐慌情緒轉為實際的撤資行為。如果國家統計局的樂觀預測成真,那我們就不能指望寬松的貨幣政策重現市場。雖然央行等部門一直強調保持貨幣政策的延續性,但看貨幣的釋放與回籠,比聽其宣言來得更準確。

  當然,收緊貨幣和信貸以不影響信心為前提,不會大刀闊斧,而是邊走邊看邊調整。

>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