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九部委發文優先買國貨 > 正文
■李華芳
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等九部委近日聯合發通知,強調政府投資項目屬于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產品。這表明在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國貨將成首選。
邏輯并不復雜,有錢買好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值得追問的是,何以優先購買國貨——而不是優先購買優質產品——會成為一種呼聲,甚至是來自官方的要求?按照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的說法:目前招標過程中問題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對國貨的非法限制。尤其是地方政府項目的招標,往往偏向于外資,而輕國資和民資。不過,造成這種“崇洋媚外”局面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政府的政策。對于符合國家給予鼓勵進口目錄上的外國產品,不僅能夠享受一定程度的免稅,同時還能享受政府的進口補貼,這樣一來,再加上對產品質量的考慮,購買外國產品而輕視本國產品幾乎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
在改革初期,“引進來策略”導致大量傾向于外國資金、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優惠,反過頭來卻成為了擠出國貨的重要原因。現在又要靠政府調整政策來鼓勵國貨,這恐怕不是一個可以長久持續的做法。因為偏向外國產品,自然對國貨不公平;同樣的,偏向國貨,對外國產品也就會產生排擠作用。其實,解決方案并不復雜,不管是來自民資、國資、外資還是合資的產品,只要是好產品就可以選購,無需一會兒鼓勵洋貨,一會兒又要安撫國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