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明
5月31日,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如約而至,中國財經高層會談緊張開鑼。雖然會議的具體內容與主要成果要到會議終結之后才會正式對外界宣布,但是從當前中美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合作與紛爭、全球危機的共同治理與沖突來看,蓋特納此行絕不會輕易無功而返,中美之間的利益博弈也絕不會是一條坦途。
回望當年保爾森上任伊始出訪中國時,美國經濟正值鼎盛之際,華爾街在中美兩國的地位更是備受尊崇。如今蓋特納在1月份指責中國“匯率操縱”之后倉促來華修復關系,美國經濟深陷次貸危機泥淖,華爾街的經濟政治地位更是大不如前。蓋特納此行來華的炫耀性與指導性全面下滑,而實用性和目的性則大大增強。
其中最為迫切的問題無疑是如何讓中美經濟迅速擺脫經濟危機的束縛,經濟增長與就業重歸正途。美國近期失業率已突破8%大關,根據彭博社對多位經濟學家的預期調查,美國5月份失業率可能達到9.2%,如果預測準確的話,這一失業率數據將是25年來的最高點。而此前公布的美國經濟增長數據雖然從6.1%調整至5.7%,但下跌幅度依然驚人。
如果缺乏有效的經濟救援后續政策,再加上美聯儲此前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導致的美元匯率過度貶值風險。美國經濟未來將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退一步來說,即便這些不利因素能夠得到化解,那么美國經濟仍需大量的外部資金加速復蘇的進程,否則長期處于經濟低谷運行將大大惡化現有的就業與企業經營狀況,同時也極可能消融此前的救市努力。
有鑒于此,籌措進一步救市資金、緩解中美經貿間的一些矛盾以及共同應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將是蓋特納的首要目標。由于此前“美主中從”的經濟格局已經不復存在,蓋特納上任伊始出訪中國必然是基于雙方對等的格局進行會談。考慮到此行實用性與目的性遠大于炫耀性與指導性,雙方爭執不下的話題自然應該暫時擱置,雙方關切重視的話題應當首先討論。因而人民幣匯率問題恐怕不再是蓋特納的主要提議,拉動中國內需,保護知識產權,刺激美國對華出口,推動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無疑是蓋特納此行的主要目標所在。而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拉動中國內需符合中國經濟長遠發展利益,但是此乃長期系統工程,絕非短期內依賴一兩項政策能夠一蹴而就。擴大從美國的進口自然不是問題,但是如何從中獲得中國需要的先進技術與經驗才是談判的關鍵。
而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短期風險已經開始暴露,原先的第一大債權國日本已經開始有計劃地減持。要想讓中國繼續購買,奧巴馬政府除了保障美國國債的長期安全性以外,恐怕還要在收益性上對中國有所保障,否則中方將要承擔美國危機轉嫁的風險,這一點是讓中國政府與公眾難以接受的。
此外,中國此前提出的重塑國際監管格局、再造IMF的提議也獲得了奧巴馬與蓋特納的首肯,但是雙方對美元走勢問題存在分歧。蓋特納再次表示會支持中國提出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計劃,這既是對中國政府的一種示好,同時也是希望中方在維系美元強勢地位上有所認可。對于中國來說,即便美國經濟出現較長衰退,美元的國際霸權地位短期內也難撼動,因而,不如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如何提升中國的國際金融貨幣地位,提高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話語權上。這對于中國在以后的國際經貿往來糾紛,以及國際監管合作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蓋特納上任伊始首度訪華的標志性意義不言而喻,而奧巴馬政府也通過加入國務卿會談的方式強化了即將到來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美雙方在應對次貸危機、推動經濟早日復蘇的背景下進行的會談,必然是以謹慎務實為第一前提。對中國來說,是改變以往談判被動地位,提升自身談判籌碼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在引進美國先進技術經驗、保障中國在美資產安全與收益性,以及中國國際金融貨幣監管地位方面獲得一定的進展,那么此次蓋特納訪華對中國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為復旦大學金融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