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 喬吉娜
開年以來,銀行信貸投放呈大幅飆升之勢。截至4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為35.55萬億元,同比增長29.72%;1至4月銀行新增貸款投放5.17萬億,大大超過了2008年全年的投放水平,其中,中長期貸款 2.34萬億,占45.25%,票據融資1.61萬億,占31.05%。4月的中長期貸款新增3744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63.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增企業短期貸款減少了786億元。
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而票據融資主要是以信用狀況良好的大型企業為主。可見,在當前銀行信貸的快速增長中,我國4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并沒得到惠顧,甚至有不斷被邊緣化的傾向。盡管為了實現“保增長”的經濟目標,國家政策不斷地向中小企業傾斜,但銀行對中小企業卻是始終拒其于千里之外,中小企業融資難,仍是其成長的“緊箍咒”。
從銀行角度而言,作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主體,盡管對中小企業收取的貸款利率比大企業要高,但是在員工、網點、操作等方面的分攤成本也要高得多,往往得不償失,加之銀行貸款期限與中小企業生產周期無法匹配、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難以控制等因素的存在,這些都不能不使銀行“嫌貧愛富”,極力壓縮對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從企業自身角度而言,中小企業的確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資本實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偏弱、財務制度不規范、信息透明度不高等問題,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意味著額外風險的增加。在此利益沖突下,盡管各級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中小企業貸款進行扶持,但收效甚微。貸款手續繁雜、抵押和擔保條件苛刻以及貸款成本太高,成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三大“門檻兒”。
顯然,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勢在必行。但單靠某一方面的力量來實現這一目標是不現實的,需要政府、銀行、中小企業三方良性互動,才能打破僵局。
政府應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擔保問題。大部分中小企業要通過抵質押或保證才能貸到款,這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是,中小企業僅靠自身難以克服困難,銀行作為盈利機構也很難在沒有擔保的情況下放松融資底線,作為鏈接中小企業和銀行的“橋梁”,政府在此時應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直接或間接為優質中小企業貸款進行擔保。
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申請不應“一刀切”。中小企業中有諸多符合產業政策以及有市場、有技術、有發展前景但是缺少資金的企業,為這部分企業提供貸款,既能幫助企業獲得自身發展,又能為銀行謀求利潤。這就要求銀行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和對中小企業貸款客戶的篩選能力,對于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銀行不應“因噎廢食”,而應采取有進有退、區別對待的信貸政策,根據企業不同的情況對信貸門檻進行一些靈活的調整,以期在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促進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企業應著力“練好內功”。目前,不少深處困境的企業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希望依靠政府政策的轉變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但是,單單寄希望于政府政策是很不現實的,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從自身出發,積極提高信用度,努力增強企業盈利、提高管理水平,致力于加大企業財務透明度、改善企業信用缺失狀況。
此外,創業板開閘意義重大。發達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有兩種方式,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在整個融資結構中占比不到50%,大部分企業是通過股權方式融資。而在債務融資中,銀行貸款僅占20%左右。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長期來看,創業板的啟動是解決其融資瓶頸、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的關鍵環節。推出創業板,不但可以使優秀的創業企業通過發行上市獲得直接融資,更為其打破大企業的壟斷和打壓,實現獨立成長和壯大提供可能;且通過資本市場示范效應,創業板能激發更多的中小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提升公司治理與規范運作,從而帶動銀行及地方政府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這將有助于從根本上彌補中小企業融資機制方面的“短板”。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