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環球企業家》
雄心勃勃的戰略石油儲備使中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大
在這個資源價格低、資金緊缺的世界里,擁有雄厚資金是很有利的。而中國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且開始在采掘工業領域利用其相對優勢。我在上個月的專欄中曾說到,中國政府正慷慨地向合作方提供貸款,中國的石油公司也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大力并購。最近有跡象表明中國政府正在利用從去年年中開始的油價下跌趨勢來填充其新建成的戰略石油儲備庫。此外,中國還計劃大舉增加其煉油產能。
過去,中國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主要影響力僅僅局限于其國內市場的石油需求量變化所造成的石油進口量波動。從現在起,中國在能源戰略儲備方面的政策和行動以及其在成品油產品出口量的增加,將會進一步增強它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影響力。
由于中國的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其政府在2003年決定建立應急石油儲備基地。此時,是中國成為石油純進口國的第十年,也正是國際石油價格開始上升的時候。根據原計劃,石油儲備基地一期工程設計在2008年前儲備一億桶石油,大概相當于30天的進口量,隨后在2010年提升至60天的進口量,并于2015年達到90天的進口量。
2007年12月,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成立,負責管理本國石油儲備。2006年年中以前的高油價使中國政府未能按計劃填滿已建成的油庫。但2008年7月以來,隨著石油價格的下跌,中國加大了原油進口力度以期填滿一期工程的一億桶石油,下一階段中國計劃在2011年再儲備1.8億桶原油。此外,中國政府還計劃儲備8千萬桶的成品油產品。
與此同時,中國宣布了要提高煉油產量和產能的雄心勃勃的計劃,僅在2009年一年中,中石化計劃將產量提高10%。中石化之所以在經濟衰退時仍選擇逆市增產,一是因為國內石油價格的提高,二則是因為政府最近上調了石油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外中國政府還宣布了在未來三年建設9個新冶煉基地的計劃,總產能將達到每天4百萬桶。這相當于目前中國一年的進口需求量。該項目被視為旨在增加GDP和就業的經濟刺激方案的一部分,同時也能夠增強中國國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無論哪個國家,其戰略石油儲備所包含的政治意義都很強。上世紀七十年代為對抗石油危機而成立的國際能源署(IEA),促使OECD成員國—同時也是IEA成員國—開始大建戰略石油儲備。這些石油儲備是為解決國際市場供給短缺,即緩解供應鏈斷裂的情況而建立的,并不是為了抑制油價高企。相反,美國、日本和韓國政府都各自使用了本國的石油儲備以抑制高油價。而美國政府甚至還通過出售戰略儲備石油來給政府創收。
雖然中國并未公開宣布其管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政策和原則,但很明顯它想用這些儲備來控制石油價格,或者應對供應鏈斷裂的情況。中國已與IEA、美國政府以及在東盟+3框架中討論了關于如何管理戰略石油儲備的問題,但并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政府近期希望就戰略石油儲備問題簽訂任何正式的合作協議。
與日本7.5億桶和美國15億桶的石油儲備量相比,中國計劃中的石油儲備更加適度,這些儲備石油的存在、增長量和使用一定會對國際市場產生影響。因為只要油價始終保持在當前水平上,中國很可能在儲備基地建成后就能將其填滿。這樣一來就會推高國際市場上原油和成品油產品的價格—因為中國新的石油儲備既存儲原油,也存儲成品油產品。
而在高油價時期,由于政府可能會使用石油儲備,市場的不確定性更多。如果政府使用儲備油,國際油價就有下行壓力。雖然這種方法可能被視為是有益的做法,但頻繁而突然地使用儲備油只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并且破壞長期價格趨勢的信號。
中國的石油冶煉廠日產量大約8百萬桶,占世界煉油產能的9%左右,并且是世界上在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石油冶煉國。如果中國國家石油公司能在未來三年達到每日增加4百萬桶石油的目標,本國現有產能就能增加50%,世界現有產能增加4%。該項目除能盈利外,還會造成世界煉油業短期內的產能過剩,因此很可能未來中國煉油產業會對國際市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但由于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和其石油公司在煉油產量和出口方面的不確定性,其高速發展的煉油業可能會給國際原油市場和成品油市場帶來很大的波動。
(作者為英國鄧迪大學能源法律政策中心主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