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看到發展中國家沿著正確道路變得更富裕,我非常期待中國巨大的成功”
理財周報記者 徐清 郭吉桐/采訪整理
2009年5月11日,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R·Krugman)踏上首次訪華之旅。5月13日,繼北京和上海站后,克魯格曼蒞臨廣州中山大學,開始他在廣州站的演講。
全球化是多數經濟體崛起的
重要原因
全球化對世界來說是一件好事,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是充滿絕望和挫折的,因為貧困的國家看不到繁榮的出路,在全球化之前是沒有希望的。但隨著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出口的崛起,有一些經濟體成為主要的制造產品出口國,造就了很多大的經濟體開始崛起,全球化是多數經濟體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經濟轉型和全球經濟的轉型是同步發生的。中國是一個最大的崛起國家,中國走了一條與韓國類似的道路,都是出口外向型的經濟帶動國家的發展。
中國實際上就是把生產鏈打碎,使產品能夠銷往世界市場,中國國內的市場也在增加,所以中國的貿易增長速度非常驚人,有非常龐大的轉型。
實際上,韓國和中國的成功并不是個例。除了這兩個國家,新加坡、香港、臺灣等也都是通過出口來帶動國家的發展。
但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參與全球化,有些國家嘗試過加入,但效果不理想,比方說南美國家。為什么亞洲的國家這么成功,而南美國家卻無法成功?老實說我們并不理解背后的理由,但有一些因素是可以分析的。似乎基礎教育很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一個必要的條件,還有文化價值觀因素的作用,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就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人們過分強調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風險,但我覺得他們談得有點過了,因為目前沒有一個主流國家采取了保護主義的措施。
美國提出了一個經濟刺激方案,就是傾向于買美國自己制造的產品,但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口號,只是做樣子而已,并沒有真正影響到貿易。
讓我們感到更驚奇的是,發展中國家陷入金融危機后,也并沒像過去那樣采取貿易保護主義。
而這與過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回到上世紀30年代,當時我們整個思考體系是不一樣的。那時我們反對市場經濟,認為要依賴自己本地的產品,意識形態是法西斯主義。而現在,全球也都致力于自由貿易,不想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把貿易流停滯下來,哪怕部分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沒那么成功,但他們也還是相信開放的好處。所以,貿易保護主義目前不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耐用消費品需求或復蘇
中國的崛起背靠世界貿易的增長,但這種增長的趨勢并非總是向上的。以此次金融危機為例,我們全球的生產產值、產品經濟總量自1930年以來第一次下跌,美國降了3%,德國降了4%,日本降了6%,中國可能還會向前發展,但是總體來講全世界多數國家都陷入低迷。
這種低迷的背后是全球貿易量的萎縮。為什么貿易量會萎縮這么大?
其中可能的一個原因是來自于經濟的萎縮,耐用消費品需求大幅度下滑,這對于非耐用品來講對世界貿易影響更大,當然還有服務業的下滑,也就是全球的金融危機,全球的信用體系因為這場危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不是金融市場的好時機,金融危機帶來了信用危機。”
但這些可能只是臨時的現象,耐用消費品的量可能會有小程度地回升,哪怕經濟還沒有完全復蘇,對于耐用消費品的需求可能也會增加,因為現在的銷量也不是低得很夸張。
我們可以看一看美國的汽車銷量。
以美國現在的銷量來看,我們需要27年才能把現在的這批汽車庫存賣光。但我們知道一輛車不可能開27年,所以說美國人哪怕不想買新車的話,好像汽車的銷量也會在未來幾年有所反彈。所以我們會看到耐用消費品需求的復蘇,還有全球貿易的一些復蘇的跡象。
發展太快未必是好事
渡過難關后,我們未來會如何呢?
以中國為例,中國目前的生產價值鏈應不斷往上攀升,勞動力密集型的一些行業也已從中國轉向越南。我認為,中國肯定會攀到價值鏈的頂端,她的企業家精神能幫助中國成為一個薪酬水平較高的高科技國家。
但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中國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韓國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他們在1970年代末期有一個發展重工業的政策,即他們所認為的高端產業,但那個政策卻不怎么成功,反而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過多的外債、過度的產能等,這些給經濟發展貼上了一個不好的標簽,然后他們才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那就是出口。
因此,發展步伐太快對中國未必是好事。中國的產業升級需要配套基礎設施、電信通訊,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在技術杠桿上往上爬。
就世界經濟整體而言,目前所有指標都指向收縮,唯一的問題是這個收縮的幅度是不是在放緩,但中國顯然是一個成長的經濟體。
中國應留著錢自己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際貿易收支存在不平衡,而中國是貿易盈余最大的國家,這并不是中國高儲蓄率單一原因造成的,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匯率政策。中國的匯率政策的目標之一是人民幣釘住美元,為了保持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穩定,中國購買大量的外匯,并只能凍結這些美元。
但這種匯率政策無異于“逆流而上”:一方面私營資本流入中國;另一方面中國正在把資本輸到國外。而且這不是自然市場的結果,而是政府政策影響的結果。這對于中國自身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盡管中國具有龐大的外匯儲備,但中國本身并不富裕,錢應該留著自己用。
未來,我們會看到發展中國家沿著正確的道路讓自己變得更加富裕,我非常期待看到中國巨大的成功。
(理財周報記者 徐清 郭吉桐/采訪整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