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太峰
●東亞外匯儲備基金開始實施
●對共同應對危機有重要作用
●中國承擔穩定區域經濟責任
●東亞金融一體化邁出第一步
5月3日,中日韓三國財政部長在印尼巴厘島就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達成共識。根據該共識,中國和日本各出資384億美元,韓國出資192億美元,3國合計出資總額為960億美元。該項共識的達成,意味著建立東亞地區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設想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后,已經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早在2000年5月召開的東盟“10+3”財政部長泰國清邁會議,就達成了建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清邁倡議”,根據該“倡議”,相關國家可分別向“共同外匯儲備基金”投入一定金額的外匯儲備資金,這樣,當某個國家面臨外匯資金短缺困難時,其他國家可以幫助其緩解危機。但是,由于此后的幾年中東亞地區進入經濟金融發展的相對平靜時期,建立“共同外匯儲備基金”的迫切性并不十分突出,因此使得“清邁倡議”的落實步伐遲緩。
然而,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一些國家由于外匯儲備不足而出現了外匯流動性困難,這種困難僅僅依靠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架構難以克服,因此,為了保證區域經濟金融的穩定,在現有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之外建立區域內部各國政府之間的外匯資金互助機制就顯得十分必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東亞國家加快了落實“清邁倡議”、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的步伐。
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建立對東亞國家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將會發揮重要作用。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有關國家往往產生對外匯資金的緊急需求,而能否及時獲得國際資金的融通,對這些國家能否應對危機沖擊、保證一國乃至區域經濟金融穩定至關重要。因此,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有可能繼續深化的現實,通過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來構建一種區域內部的資金融通機制,對緩解某些成員國的流動性困難、提高成員國抗御金融危機的能力,必然會發揮重要作用。
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建立還表明中國已經成為穩定區域經濟金融的重要力量。從中日韓出資份額及比例看,3國在區域金融穩定中發揮著支柱作用,特別是中國的作用有進一步增強的趨勢。這一出資比例分配說明,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已經成為區域經濟金融穩定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有能力在區域金融穩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足以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一般情況下中國并不需要從外匯儲備庫中融資,外匯儲備庫的融資對象將主要是區域內經濟和外匯儲備實力較弱的國家。因此,對中國而言,參與建立外匯儲備庫,實際上更多地是在為區域經濟、金融穩定承擔一個大國的責任。
外匯儲備庫的建立也是朝東亞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邁出的第一步。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方向應該是區域經濟金融的一體化,直至最終統一貨幣,徹底擺脫區域內部貨幣匯率波動所帶來的種種弊端。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穩步推進區域經濟金融合作,而建立區域外匯儲備庫則可看作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開端。要想最終實現東亞地區統一貨幣的長遠目標,就應當借鑒歐元誕生的經驗,首先建立東亞貨幣基金,并在此基礎上創設亞洲貨幣單位。目前,雖然東亞地區擬建立的外匯儲備庫還處于由各國對各自名下的外匯儲備資金自行管理的狀態,尚不具備區域貨幣基金的組織形態,但該外匯儲備庫的建立可以看作向這一方向邁出的第一步。隨著區域內部經濟聯系的日益加強,該外匯儲備庫也應當適時向區域貨幣基金升級,并為創設亞洲貨幣單位、最終統一貨幣創造條件。
(作者系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