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 舸
據媒體報道,歐盟日前以阻撓競爭對手AMD市場競爭為由,向英特爾課以高達10.6億歐元(約合14.5億美元)的罰款,這是有史以來反壟斷案中數額最大的一筆罰金。歐盟委員會表示,英特爾濫用其壟斷地位,通過向宏碁、戴爾、惠普、聯想以及NEC等電腦廠商提供折扣,要求這些廠商從英特爾購買所需的全部或絕大部分處理器,這種行為違反了歐盟的競爭法律。
這件事看似是與中國遙遠的彼岸新聞,其實與廣大中國消費者權益息息相關。英特爾向上述電腦廠商提供折扣的行為如果屬實并且涉及到在中國銷售上述產品,那么中國消費者實際上也被剝奪了對AMD可能更價廉物美產品供給的自由選擇權。英特爾濫用市場支配權及涉嫌商業賄賂的行為,無疑是反壟斷法的針對監管重點,中國反壟斷機構豈能按兵不動?
反壟斷法一般具有域外適用效力,所謂域外適用效力,是指發生在境外的法律行為,只要其作用效果影響了國內的企業或消費者的利益,不管法律行為主體的國籍如何,反壟斷主管機構都可以依據我國所制定的反壟斷法對其行使管轄權和處罰權。
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效力上個世紀就已被發達國家采用。例如:波音與麥道的合并導致了歐洲的空中客車利益受損,歐盟就根據其反壟斷法的域外適用的效力對美國提出抗議。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進一步融合,跨國壟斷企業很容易通過全球市場影響我國的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因此,我國反壟斷法也應具有域外的適用效力,否則我們就不能有效制裁跨國企業壟斷行為對我國消費者利益的侵犯。
我國以往未出臺反壟斷法,使我國企業在國內市場無力抗擊跨國公司壟斷和限制性商業做法,在國外市場面臨跨國公司的阻擊封鎖,處于極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中,反壟斷法的缺失還使我國消費者面臨跨國公司的利潤掠奪,在軟件行業等市場集中度較高的行業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反壟斷法水落石出,我國反壟斷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有壟斷行為的國內企業以及在我國有壟斷行為的跨國企業?v覽早期的反壟斷法,不論是美國的《謝爾曼法》還是日本的《禁止壟斷法》其反壟斷法的法域都是國內。當時由于經濟發展還主要限于國內,所以立法者考慮的基本要素是本國的市場結構、本國的企業行為、本國所發生的壟斷現象,以維護本國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深,加之當下中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相對較好,不少跨國公司為了獲取更高的壟斷利潤,已把發展重點轉向中國,這些跨國公司在應對反壟斷問題上有豐富的經驗,如果我國的反壟斷法有漏洞,他們必會加以利用而不遭受懲罰。因此,從現實出發國內也應對英特爾進行反壟斷調查,一旦查實確實存在歐盟所指控的上述行為,應立即啟動相關懲戒舉措,保護廣大中國消費者權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