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新能源振興規劃可能即將出臺 > 正文
當前的技術給了其他的新能源足夠的成長空間,如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能源的刺激上,可能就會跳出“水火你爭我趕”的尷尬。
北京大學教授呂植等8名專家聯名撰文,呼吁“重視水電過度開發對長江上游魚類的影響”。文章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開展細致的魚類資源調查,避免在家底不清的狀況下盲目規劃和決策;二是加強珍稀特有魚類馴養繁殖的基礎性研究,在相關技術成熟前不宜將其作為主要補救措施;三是嚴格實施適度開發,為珍稀特有魚類留下最后的生存空間。(5月6日《中國經濟時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學界喜歡談論一個話題,叫“水變油”,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騙局。進入2000年以后,許多人突然發現,“水變油”在中國的西南山地,正在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實現:大力開發水電站,把每條河的每一滴水都變成電能。這樣,河流唯一的功用就是為了發電,所有的水,都成了“石油”一樣“珍貴”的能源。
當時適逢電力體制改革,中國一下子有了好幾家電力公司;同時,由于又允許小水電開發向社會開放,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因此,河流的主干會被大的電力公司給“承包”走,小的支流,則會被一個個縣“招商引資”,轉讓給來自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小水電投資商們。
這些政策的拉動力確實是強大的,大多河流在一夜之間都被瓜分完畢,幾乎所有的工地都是為了建設大壩,幾乎所有的水生生態系統,從此成為阻礙水電發展的絆腳石,而那些質疑水電開發的人,似乎都成了“無知的小人”。
水電是不是“清潔能源”,業界一直有爭議,比較客觀的說法是微水電或者非引流式的小水電算得上清潔能源,因為所謂的“清潔”,絕對不僅僅是發電的過程是不是產生污染排放,而在于電的生產過程是不是產生不良的環境影響。而徑流式的電站,即使修建了魚道等設施,也會對河流生態系統產生比較致命的損傷,因此,很少有真正的專家敢把這樣的電站稱為“清潔電站”。
水電是不是有利于節能減排,業界也一直存在爭議。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只需要把“發電過程的環境影響”仔細地計算入內,就會發現水電站仍舊會排放污染。水電站固然不像火電廠那樣直接通過燃燒煤炭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空氣污染物,但水庫本身造成的土壤干擾、土地淹沒等,不僅會造成大量的甲烷的排放,同樣也會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是不是不發展水電中國的能源就沒有了其他出路?可再生能源專家們肯定會搖頭。他們會給出無數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火電和水電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
問題在于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當前的技術給了其他的新能源足夠的成長空間,不論是風能、太陽能、沼氣、煤層氣、天然氣,還是可控核聚變、潮汐能、地熱、核能,都有大量的可探索的余地。如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能源的刺激上,可能就會跳出“水火你爭我趕”的尷尬,跳出盼望所有的“水”都變成“油”,所有的河流都變成“油田”的狹隘心胸。
□馮永鋒(記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