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2009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本報評論員 周東飛
亞當·斯密在其經濟學名著《國富論》中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論述了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于宏觀經濟的神奇調節作用。其實,在市場經濟的諸要素中,真正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首先是價格,靈敏的價格機制成就了生機勃勃的市場經濟。
到了凱恩斯時代,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也成為與市場同等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者。政府之手的相關理論并沒有否認價格的作用,相反是將價格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價格作為經濟調節的工具受到重視。另一方面,價格被作為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風向標,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核心依據之一就是價格走勢的相關數據。政府何時作為,以及如何作為,往往取決于價格等一系列核心指標。
按照“在商言商”的經濟理性,不同的社會群體對于價格會產生截然相反的看法。對于商人而言,他們自然希望自己的商品價格越高越好,因為這樣會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但是對于消費者群體而言,他們更希望消費品價格越低越好,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物價越低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幸福”的能力越強。這樣一來,對于價格的評價就染上了濃厚的主觀色彩。其實,就像人的血壓一樣,過高的血壓是一種疾病,過低的血壓同樣是不健康的體征。價格既非越高越好,也非越低越好,而是要有一個健康的區間。政府對宏觀經濟進行干預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通過各種措施確保物價運行于一個合理的區間。
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價格指數是C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過高的CPI增速往往伴隨著通貨膨脹的可能,而過低的CPI又可能意味著通貨緊縮的風險。因此,判斷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離不開對CPI的觀察和分析,而宏觀調控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來源于價格指數的變動。2008年一年中,中國的宏觀調控方向因應時局發生了重大轉變。上半年的調控方向是緊縮,下半年之后逐漸轉變為擴張。調控的依據和轉變的依據都離不開價格因素,2008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和物價增速雙雙急劇走高,到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GDP和CPI增速又雙雙回落。價格的風向標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4月11日,溫家寶總理在泰國介紹了中國的經濟形勢。他說,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一季度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比預料的要好。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中國經濟仍面臨很大困難,決不可掉以輕心。這樣的判斷既給人以信心,又給人以緊迫感。在全力以赴保增長的過程中,仍然需要高度重視價格的走勢,注意各種財政和貨幣政策對價格的影響,在保增長的同時保證物價的穩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