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經濟比較研究所博士 葉玉
2008年下半年以來,各國政府紛紛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緩解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同時也加劇了人們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近日閉幕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各國政要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日益加大恰恰意味著這種嚴重扭曲全球市場資源配置的行為正在日益蔓延,并延緩經濟復蘇的進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更加不能坐視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如何應對它的影響成為關注焦點。 ——編者
1 貿易保護主義出現4大新特征
問:目前有蔓延趨勢的貿易保護主義與之前相比有什么新的特征?這些新特征會產生什么后果?
答: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反全球化現象已非朝夕之事,根源在于近10年來新興大國地位上升對既有國際體系形成挑戰,與20世紀70年代歐洲、日本的崛起對美國霸權的挑戰所引發的保護主義浪潮一脈相承。但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該勢力進一步加劇,并表現出新的特征:
罕見的金融保護主義肆虐
當前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各國“救市”措施中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金融危機爆發后,各類金融機構紛紛撤資,國際資本市場瀕臨凍結。西方國家政府被迫對銀行體系實施救援,但多將外國分支金融機構排除在外,并且以受援機構撤回外國投資、對國內市場放款甚至是雇傭本國專業人員為條件。這會扭曲全球金融服務市場秩序,尤其對嚴重依賴外資的國家無異于雪上加霜。比如中東歐國家約80%的銀行資產歸西歐銀行所有,西歐銀行出現問題,連累中東歐國家一起出現危機。如此規模的金融服務貿易保護主義,或資本、信貸的保護主義,為正常經濟條件下所鮮見。英國首相布朗于年初達沃斯論壇上對此表示嚴重關切,但在對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進行救助時,同樣堅持本國放貸優先和雇傭本國人。
保護重點向汽車等行業轉移
隨著各國危機干預措施向實體經濟拓展,貿易保護主義威脅日益明顯。發達國家農產品補貼歷來是貨物貿易保護主義最突出議題,也是多哈回合談判久拖不決的癥結所在。但在當前,鋼鐵、汽車等行業由于受災最重、受援最多,因而成為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密集的領域。美國刺激經濟方案中基礎設施投資“購買國貨”的條款成眾矢之的。美國、加拿大、瑞典、德國、法國、英國、澳大利亞、阿根廷、韓國等實施了規模不等的汽車業救援,總額達480億美元左右。各國同樣集中于救助本國的企業、解決本國人的就業,從而可能嚴重削弱市場配置相關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典型的例子是法國雷諾汽車為獲得政府救援,將部分生產線從斯洛文尼亞遷回法國。
保護手段出現“南北差異”
外部需求下降、融資困難使不少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對國內市場的保護。但相對于發達國家大把的補貼而言,發展中國家傾向于采取提高關稅的手段,比如根據WTO的信息,印度提高了某些鋼鐵產品關稅,厄瓜多爾將940種產品的關稅提高5%-20%不等,俄羅斯亦提高部分汽車的進口關稅等等。這是因為,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較發達國家具備更多的合法提高關稅的政策空間,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相對缺乏融資能力和渠道,提高關稅可為其籌集更多的資金以緩解財政壓力,同時保護其國內市場和就業。此外,世界銀行的監測顯示,2008年下半年以來,反傾銷調查的平均數量及裁定征收反傾銷稅的案件比2007年分別上升15%和22%,與前幾年的緩和之勢亦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大部分亦是由發展中國家發起的。
新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競爭性貨幣貶值
標榜“公平貿易”、以“綠色”“安全”等為標簽實施的技術性貿易限制,亦有可能在危機時期進一步加強。比如,美歐國家為促使發展中國家于后京都時期開始承擔實質性減排義務,提出對來自非義務國家的產品進口實施氣候變化邊境碳稅調節措施,是今后相當一段時期最令人堪憂的貿易戰導火索之一。此外,美聯儲回購大量美元國債、瑞士購入外幣阻止其貨幣升值等最新動向,引發人們對各國實施競爭性貨幣貶值的憂慮。這一擔心若成為現實,無疑會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威脅進一步升級,并且更為復雜化。
2 WTO規則仍是遏制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
問:針對這些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特征,在全球范圍內有何應對方法?
答: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特征,各國還是需要標本兼治。所謂“治標”,是指充分利用WTO體制監督和約束各國的保護主義行為;所謂“治本”,是指各國加強危機干預措施協調,促進經濟早日復蘇。
一方面,應該承認,WTO規則及其實施機制遠未臻完善,或者處于灰色地帶,難以成為遏制保護主義的“速效藥”。比如在關稅領域,WTO成員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際適用的關稅常常遠低于其承諾,這意味著不少成員國可以隨時提高其關稅保護水平。最新研究表明,若各國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實際適用關稅率,則全球平均關稅水平將提高一倍,使全球貿易值降低約8%。非關稅領域的灰色空間更大。以WTO體制為例,反補貼規則并不適用于服務貿易,因而政府對金融系統的救助缺乏有效的國際法約束。即便一些國家違背國際條約,亦由于信息不完全性,或國際法救濟的滯后性、軟弱性而難以及時、有效地受到制止。
但不容質疑的是,WTO體制仍是各國默認的保護主義底線所在。至今尚沒有哪個國家公開背棄半個多世紀形成的自由貿易規則,而是盡可能地尋求所謂“合法的保護主義”,或稱“巧妙的保護主義”,恰恰說明了現有規則并未失效。美國府院最終達成的經濟刺激方案明確,應以與美國所承擔國際義務不相違背的方式實施,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根本而言,全球化下的復雜性相互依賴是確保規則效力的真正基礎,因為任何國家過度短視的保護主義行為均可能適得其反。“大蕭條”時期各國“以鄰為壑”的做法給人們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另一方面,各國攜手促進經濟早日復蘇是遏制保護主義的根本之道。歸根結底,貿易保護主義可以說是各國應對當前貿易融資困難和外部需求下降的本能反應,也是各國奉行凱恩斯主義應對危機的自然產物,甚至是被凱恩斯本人明確納入其政策主張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早日復蘇方是最根本的“解藥”。因而,政府仍會繼續積極利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促進金融系統恢復流動性、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但是應加強相互間的協調,增強政策有效性。考慮到國際協調的難度,當前應有重點、有選擇地推進協調進程,加強美、歐、中等大國之間的協調,以及重點加強金融、汽車等“重災”部門的政策協調,同時亦要加強與市民社會的有效溝通,疏導保護主義的幕后推力。
3 中國應多管齊下捍衛自由貿易體制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已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但是中國實體經濟體系的對外依賴度較高,對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更加敏感。因此,中國在堅持苦練內功的同時,如何聯手國際社會遏制保護主義蔓延十分重要。
首先,應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危機干預政策協調。一是財政政策的協調。2008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并且已經深切感受到危機影響之重,近幾個月以來出口同比連續出現兩位數下降。中國是世界上財政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以緩解外需下降的壓力,因而對各國配套實施相關政策具有重要的利益。
二是貨幣政策的協調。相對而言,中國虛擬經濟體系的開放較為審慎,外商直接投資、金融市場雖然亦會受到全球信貸緊縮的影響,但是國內銀行體系相對安全。但是中國應密切關注各國匯率政策走勢,尤其是美元發展與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呼吁相關國家采取負責任的做法,防止出現競爭性匯率貶值引發的貿易戰。
其次,充分利用WTO各類有效機制。對WTO規則的利用應“軟硬兼施”。一是積極支持多哈談判盡快恢復。即便有不少人提出多哈談判并不能有效抑制“救市”帶來的保護主義行為,但是,這是發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信號的重要平臺,具有很強的旗幟意義。相關的一個問題是,美國“購買國貨”條款以不違背國際條約的方式實施,而中國尚未加入WTO體制下的《政府采購協定》,因而“有苦難言”。中國或許應該重新考慮相關條約的利弊得失,尋求更全面的外部法律保護。
二是有效利用貿易政策評審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前墨西哥總統、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塞迪略鮮明地指出,當前我們需要的是“嚴厲的愛”,領導人的高調承諾多會因國內政治壓力而淪為空頭支票,而具有可信度的威懾是阻止保護主義的最有效辦法。中國依然是目前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嚴重的國家,應繼續加強相關規則的監督和實施。
最后,應趁機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樹立自身的自由貿易衛士形象。應該說,很少有人懷疑中國捍衛自由貿易的立場,但是,樹立自由貿易衛士的形象并非易事。中國為應對危機出臺的產業振興規劃、出口退稅調整等政策動向均具有外溢效應,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自2008年底G20華盛頓峰會以來,只有3個國家未出臺新的限制貿易的措施,而中國并未幸免。
不過,最近受到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美國可口可樂公司收購匯源果汁遭到商務部否決一事,外界有評論認為中國政府釋放了一個投資保護主義的信號,更有甚者將之與2005年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失敗相提并論。相關發言人出面澄清,該否決是商務部依據反壟斷法審查決定的,意在保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與我國外資政策無關,亦與貿易保護主義無關。其實,此案引發非議,根本問題不在于結論如何,而是程序和方式,它留給別人最大的口實在于透明度不夠,公布的決定過于粗線條,因而極易引發誤解與猜疑。因此,相關決策者在斟酌出臺新的措施時,應始終抱著全球化視野,既把握自身的政策原則,又要充分預估國際社會可能作出的反應,盡可能提高決策透明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