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的話
數百年前,廣東就與世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30年前,廣東又成為中國率先開放的前沿窗口;今天,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加強與東盟及世界各國的合作,更需南大門廣東用世界眼光謀劃未來!
為此,本報與省外事辦強強聯手,合作開辦《外眼探粵》專欄,用世界的發展來影響廣東,抓住全球發展的機遇,為廣東“科學發展先行先試”鼓與呼。
《外眼探粵》欄目以外國政要及海內外知名人士的高端訪談為主,適時推出針對廣東現實而策劃的看世界的相關深度話題,敬請關注。
廣東印象
一次坦率的質疑促成訪問
汪洋書記可以說是一位非常有遠見有膽識的領導,并且有能力把大膽設想付諸實踐。他的直率令我印象深刻
南方日報:馬上就要結束訪問了,您怎樣評價這次廣東之行?
吳作棟: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訪問,令我大開眼界。說“卓有成效”,是因為我與廣東省的各級領導,比如省委書記汪洋、省長黃華華以及廣州、佛山、深圳等市領導都有很好的會談和交流;同時,深圳、佛山的高速發展以及廣州取得的成績令我十分震撼,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我曾經來過廣東,第一次是1971年訪廣州,而最后一次是1993年訪深圳。所以我一直是憑借過去的印象來衡量廣州和深圳今天的發展。因為以前沒有去過佛山,所以無法比對佛山現今的發展。這次再看廣州、深圳,她們的發展速度令我震驚,想不到廣東在這樣短的時間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績,令人佩服!
南方日報:您對廣東主政者汪洋書記的印象如何?
吳作棟:去年9月汪洋書記率團出訪新加坡,我與他首次相見,這次回訪是第二次見面,期間與他有兩次會談。汪洋書記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遠見、非常有膽識的領導,并且有能力把大膽設想付諸實踐。另外,他的直率也令我印象深刻。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他會直接提出以尋求解決辦法。
比如,他去年來到新加坡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廣東與新加坡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為什么新加坡選擇蘇州建工業園,選擇天津建生態城,而沒有在廣東建一個項目?”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直接把疑問提出來,我就直接回答他,并促成了這次對廣東的訪問(笑)。
雙方合作
高效管理值得廣東借鑒
廣東領導人認為新加坡在“軟件”方面,如管理、提高效率等值得廣東借鑒。我們也很樂于看到廣東繁榮。一個繁榮的中國對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有利的
南方日報:我們知道您這次來廣東是為了推動新加坡與廣東進一步合作。這種合作是不是有助于我們共同應對金融危機?您覺得雙方在哪些領域能緊密合作?
吳作棟:不管有沒有這場金融危機,新加坡和廣東的合作一直發展良好,因為這是基于互利共贏的合作。目前,針對產業結構調整廣東已有宏大的舉措和規劃,就是把位于產業鏈低端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為知識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在這個規劃中,廣東領導人認為新加坡在“軟件”領域,如管理、提高效率等經驗,值得廣東借鑒。對我們來說,我們也很樂于與廣東合作,因為我們希望廣東繁榮,希望中國繁榮,一個繁榮的中國對亞洲乃至世界都是有利的。
產業轉型
加快轉型需要完備的保障
廣東必須做一個決定:在金融危機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加快還是放緩。從新加坡的經驗來看,我們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調整
南方日報:正如您所說的,廣東正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我們都明白,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新加坡也經歷過。您有什么經驗傳授給廣東,讓這樣的痛苦減至最輕?
吳作棟:首先,廣東必須做一個決定,就是在金融危機中,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加快還是放緩。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其它地方對廣東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都在下降。如果廣東決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就意味著有些企業要倒閉,并導致一些工人失業。所以這是廣東要做的第一個決定。
從新加坡的經驗來看,當面對類似的情況時,我們決定以更快的速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因為那些不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端產業,本身就是苦苦掙扎,遲早會被淘汰。問題在于,你是讓它們茍延殘喘,還是讓勞動力得到更好的培訓,生產更高附加值的產品,然后想辦法去照顧失業工人。對于失業工人,我們可以通過再培訓使他們的技能得到提升,并受雇于新晉的企業。
南方日報:我相信您的經驗和觀點對廣東決策層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吳作棟(笑):也許是的。但要記住,當決定這樣做時,必須更以人為本地去考慮問題,采取措施,盡力減輕由此給弱勢群體帶來的痛苦。同時,要給予他們信心,說服他們參加技能培訓,可以通過技能提升而獲得發展。
珠三角綱要
或催生出耀眼“大都市”
《綱要》膽識過人,我預想50年后,這個區域能生成一個耀眼的大都市,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將有著非常精彩的未來
南方日報:不久前,國務院批準并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您如何評價?
吳作棟:這對珠三角地區來說是一個膽識過人和令人振奮的綱要,而新加坡也在從中尋求與珠三角地區合作的機會。這就促使我們必須對珠三角發展走勢有個十分明確的認識,哪里有新加坡的機會,哪部分新加坡可以參與發展。
珠三角地區涵蓋了9個城市,但以前是各自發展。如果他們能在一個綱要中實現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就可實現城市的協同發展,從而使這一區域得到蛻變式的發展。城市之間既有合作關系,也有競爭關系。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綱要,他們就可能只有競爭關系,并最終導致“零和游戲”的結果,在這樣的規則下,人們只會想:“你有的,我也要有!”最終導致相互攀比,同質發展,惡性競爭。現在出臺了這樣一個綱要,大家就會想“你有的,我可能沒有,但我會有其他東西”。這樣,“1+1就可能遠遠大于2”。
有這個《綱要》之后,我可以設想,未來的珠三角可能會涌現一個“大都市”:深圳和東莞形成一個“大城市”并延伸連接廣州和佛山。在大約50年后,在這個區域之下,他們就能生成一個耀眼的大都市。所以,我相信,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將有著非常精彩的未來。
面對挑戰
世界是新加坡的競技場
世界是新加坡的市場,也是新加坡的競技場,我們從來不擔心來自某個國家或區域的競爭
南方日報:這個“大都市”會不會成為新加坡的競爭對手?
吳作棟:我們從來不擔心來自某個國家或區域的競爭。對新加坡來說,世界是新加坡的市場,也是新加坡的競技場。即使沒有珠三角,也會有印度、越南,甚至是東歐,或者來自美國IT領域的創新性發展,都會對我們構成挑戰。所以,我們把世界看作一個充滿機會的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競爭者的競技場。
打個比方,作為一種經濟競爭力,新加坡要參加“奧運會”的競爭,而不僅僅是“亞運會”。從真實的運動項目來看,我們也許不能在羽毛球或足球上贏得世界性的比賽,但在經濟競技上,我們絕對有能力躋身世界一流水平。只不過,就像是乒乓球一樣,我們需要中國的一點幫助(笑)。
東盟合作
通過獅城更易與東盟對接
廣東如通過新加坡這一門戶與東盟對接的話,可能會比自己直接去運作要容易
南方日報:就像您所說的,《綱要》對珠三角的發展來說是很有前瞻性的,它不僅要求珠三角9個城市相互密切合作,還要求廣東省與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其他東盟國家和地區合作。您覺得我們可以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
吳作棟:我會鼓勵廣東加強與東盟的合作。東盟擁有逾5億人口,并把10個不同的經濟體整合成一個共同市場。而通過新加坡這一個門戶,廣東可以更便捷地與東盟接觸。當然,我并不是說新加坡是廣東連接東盟的唯一通道,也不是暗示廣東只能通過新加坡去實現與東盟的合作,只是感覺廣東如通過新加坡這一門戶去與東盟對接的話,可能會比自己直接去運作要容易些。
明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就會應運而生。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加上又是最為靠近東盟的省份之一,廣東完全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加快與東盟的合作。
南方日報:有評論認為,廣東與新加坡合作,會“搶奪”與其他省份的合作份額。對此,您怎么看?
吳作棟:實際上,廣東與新加坡的合作伙伴關系歷史悠久,只不過過去更多的是在民間經濟層面上的合作。而如今在兩地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雙方的合作又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發展層面和更寬的領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當然,我們同時也與中國其它省份開展不同層面的合作。因此,不存在所謂的“搶奪”,而是錯位發展,合作共贏。
吳作棟談金融危機
中國可靠內需戰勝危機
很多人將當下的金融危機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相提并論,吳作棟認為這兩場金融危機既有相似之處,也有所不同。其中比較相似的地方就是兩場危機的成因都有“過度”的因子。兩次危機都已經蔓延輻射到實體經濟,但亞洲金融風暴中國和新加坡并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次則不同。
他說,“中國有巨大的內需市場,可以刺激消費,但新加坡如果要刺激消費就必須進口更多的產品,所以這種辦法對新加坡來說不起作用。盡管如此,由于新加坡和中國都有較強的經濟基礎,我相信兩國都能戰勝這次危機。”
吳作棟個人簡歷
吳作棟是新加坡第二任總理,1991年9月起接替李光耀任總理,兼任國防部長。2004年8月離任,由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接任。吳作棟現任新加坡國務資政兼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席。
吳作棟1941年出生于新加坡,1964年畢業于新加坡大學經濟系。1966年赴美國留學,獲經濟學碩士學位。回國后不久任職新加坡東方海皇集團任財務總監、運營總監,1977年入選內閣,出任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1981年至1990年先后出任過衛生部長兼貿工部長和國防部長兼衛生部長。
2003年末,吳作棟宣布最快將在2004年中辭職,由副總理李顯龍接任。2004年8月12日吳作棟正式交位李顯龍。
■三城記
蘇州工業園靠技術
天津生態城搞環保
廣東知識城要創新
攜手新加坡探索產業調整新模式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傅海燕
南方日報:關于新加坡訪問團在廣東簽訂的“知識城”項目,外界評價是中新合作的“第三城”,因為之前有很成功的“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這三者有何不同,廣東“知識城”的合作落腳點主要在哪些方面?
傅海燕:我們是在90年代開發蘇州工業園的,當時配合中國的經濟發展進程,新加坡輸出了一些高新技術轉化成果的經驗,促使蘇州工業園成為了一個以高新技術為主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區。
而天津生態城是中新兩國高層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新合作項目,也是配合中國當前發展的需要。兩國決定在天津建立一個兼顧環保、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三大目標的生態城,這是一種全新的理念。
而“知識城”,主要是“企業先行,政府支持”達成的項目。由于廣東“知識城”項目的研究涉及與廣東和新加坡發展密切相關的產業結構調整新模式,因此也得到了新加坡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南方日報:我們對您的職務非常感興趣,你一人身兼國家發展部和教育部這兩個部門的政務部長,是不是因為新加坡對教育特別關注?
傅海燕:(笑)不是的。這可能是新加坡政界比較獨特的一種現象,一種組織上的需要,一種人才分配的安排。在新加坡并不只有我一個人是身兼兩職業,有人甚至數職,這應該只是新加坡比較獨特的一種人才分配方式。
吳作棟:我想,在這一點上,首先反映的是我們在高層管理方面人才相當稀缺;其次就是我們希望我們的政府能夠盡量精干,也就是像傅部長這樣的人,有能力的話就可以讓她兼顧兩個部門。這樣運作起來,政府就不會超負荷,而且也避免了人浮于事。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教育部和國家發展部兩個部門之間并沒有一個直接的競爭關系在里面,所以我們敢于這樣委任人才。
合作進入“蜜月期”
吳作棟國務資政是去年9月汪洋書記出訪東盟四國掀起廣東與東盟合作旋風后,率先回訪的首位外國政要。
此行碩果累累。雙方向緊密合作邁出實質性的一大步: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開發占地約50平方公里的“知識城”,一座引領未來發展的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現代化之城將在廣州崛起。廣東與新加坡合作開始進入蜜月期。
作為亞洲國家現代化的典范、廣東“叫板”的對象,新加坡有具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曾經歷產業轉型這一痛苦過程。作為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執政13年期間,吳作棟帶領新加坡人走出了轉型之痛,這些經驗,正是當下廣東的渴望。
高大的國務資政在人群中顯得非常突出,走上臺演講時步履穩健從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的獨家專訪在這種沉穩的基調中進行。他沒有回避廣東與新加坡聯手可能面臨的合作與競爭。
就像他欣賞汪洋書記的直率一樣。吳作棟先生告訴我們,去年第一次在新加坡與汪洋書記會面,汪洋書記就直率地問他,這么多年了,為什么新加坡沒有考慮過和廣東打造一個標志性的項目?當時他有點驚訝,但非常欣賞提問者的膽識和遠見,因此堅信廣東會成功。
此次訪問廣東,是吳作棟1971年來訪后的舊地重游。當年他從深圳過關,還記得如麻的自行車和公共場所不停播放的革命歌曲。如今,他前往深圳蓮花山瞻仰一位偉人的銅像。他見證了這位偉人———鄧小平先生1978年訪問新加坡時與李光耀的歷史性會面。他堅信,中國當年改革開放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吳作棟先生對中國、對廣東的熟悉程度也讓我們暗暗吃驚,他不僅了解洪秀全和太平天國起義,也了解孫中山和辛亥革命,而且對珠三角經濟布局及產業戰略了然于胸。
對于此次專訪,吳作棟先生顯然非常重視,不僅有問必答,而且邀請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兼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傅海燕女士和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全程陪同,他甚至熱情地推介傅海燕部長詳盡介紹這次與廣東合作“知識城“的情況。
在訪談中,吳作棟先生自始至終都流露出一種情感:新加坡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是廣東人民的朋友。他深深相信,一個強大、繁榮的中國對于亞洲和世界都有好處。中國經濟振興不僅有助于亞洲,也將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總策劃:楊興鋒傅朗王春芙
本期統籌:蘇才芳陳廣騰
訪談:首席記者梅志清
記者 謝苗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