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劉偉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下,失業成為大眾話題,不論是大學畢業生,或是農民工,都在經歷失業之困。但失業問題不是僅靠政府擴大內需就可以解決的,中國尤其如此。
從經濟學上講,在工業化和城市化轉型很快的時候,通常都會出現失業與職位空缺并存的“結構性失業”,中國正處于這個階段。我們做過一項調查,基本上可以斷定,中國目前的失業有一半都屬于結構性失業。
這其實否定了我們當前很熱的一個命題,即:我們的失業問題源于經濟增速放慢。所以我們現在拉動內需,其實不完全等于擴大就業,只完全等于拉動經濟增長。解決結構性失業,需要的是對人力資本加大投資,而不是拉動以基建投資為主導的內需。
此外,中國的失業問題突出,還有其“體制性”原因,因為我們是一個雙重轉軌的國家,主要問題是農民工的問題。農民工進城之后所面臨的是一個歧視性的勞動體制,這就傷害了效率和公平,結果便影響到了勞動力的有效供給。而對于企業來講,已經習慣了這種歧視性體制所帶來的利益,他們不愿意做出改變。
解決的方法有兩個。
首先是努力做到我們的產業協調,不要一味追求高科技而放棄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處理好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之間的比例和協調。中國目前第三產業的比重仍然很低,應該加重,可以提高對創業的扶持。
其次是人力結構協調。中國應適當改變高校課程設置,與就業更多的掛鉤,同時加大對農民工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擴大他們的就業渠道。
只有這兩服藥同時下,結構性失業之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此文刊于三聯《競爭力》2009年第3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