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 木
剛剛閉幕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有兩大“成果”最為引人注目:其一,雖然最終形成了聯合公報,公報在文字表述上也照顧到雙方的關注焦點,但美國和歐盟在危機面前仍頗有距離的分歧為世人關注。其二,中、巴、俄、印的財政部長再次強調,必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改革,這在聯合公報中也得到初步體現。
美歐分歧難以彌合
美國和歐盟的分歧由來已久,面對“百年未有”之危機,這種分歧更被強力放大。法國總統薩科奇在歐盟輪值國主席任上時的強力表演,已經讓世人見識了雙方的分歧是多么的“不可調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各國應對危機的行動力。就本質而言,雙方在應對危機、拯救經濟措施上的唇槍舌劍,不過是兩條大魚在水下為爭奪生存空間而掀起的波紋。人們不會更多地關注這些波紋是否夠圓、是否傳播得更遠、是否能形成足夠的震蕩力,而是更為關注這兩條大魚是否會被漸游漸近的美洲短吻鱷生吞活剝。
大敵當前,顯然應該先團結起來保命。但基于歷史經驗和現實情勢,我們很難相信雙方能夠以更坦蕩的態度接納對方的建議并展開開誠布公的合作。因為雙方目前都確信自己距離那條鱷魚更遠一些。無論是從投入財政資金的力度(占GDP的比例過小),還是修墻補籬的進程看,美歐并未足夠認真地應對這場危機。“百年不遇”的危機似乎更像一個幌子,成為打壓對方、實現自身地位提升的絕好借口。
從現在情況看,歐盟清算“美國體制”的態度是明確的,但其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為今后的擴張贏得更大的主動權和增長空間罷了。但鑒于其天生的弱點和出發點的私利性,我們基本可以斷言,如果不在應對危機的立意上有所提高,如果沒有在整體上重構政經體系的藍圖,如果不全面檢討其既往戰略取向、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團結,要實現這個“偉大”的抱負難度頗大。我們也很難相信美國會心甘情愿地讓渡自身的霸權,給予歐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將于四月初舉行的G20峰會所能形成的“成果”,不應抱更大的期望。
發展中國家爭權步履艱難
就現有的國際政經框架而言,發展中國家所遭受的待遇顯然是極不公平的。在百年不遇的危機面前,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就顯得更為刺目,無論是公平貿易、經濟救助,還是未來政經發展空間的拓展上,發展中國家所受到的戰略擠壓還有變本加厲的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次以中、巴、俄、印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對IMF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推動,并在聯合公報中得到一些體現,就具有足夠的意義。
但是,鑒于現實情勢,我們也難以對未來國際合作的前景抱更為樂觀的態度。雖然聯合公報明確,“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的下一輪審議應該在2011年1月之前完成”;“2008年4月決定的份額和發言權方案應該迅速貫徹執行”;“世界銀行的改革應該在2010年春季會議之前完成”等。但從“2008年4月決定的份額和發言權方案”(該方案僅僅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比例各自調降和調升了1.6個百分點)尚未貫徹執行的現實看,改變現有框架的征程是多么艱難。雖然美國和歐盟對未來的認識有各自的主張,但在發展中國家主張更大權利面前,兩者還是會穿一條褲子的,這也導致發展中國家爭取權利的進程將極不輕松。這也是我們不能對G20峰會形成“大團結”局面、共同應對危機過于樂觀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危機可能繼續演化
基于這樣一種局面,我們對金融危機未來的演進方向還難以做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案浞值膰H合作”一直被G20所看重,在集團的多種文件中被屢屢提及。按照中國人的認識,凡是被屢屢強調的,一定是最為欠缺的,F實情況也確實如此。但更廣泛的合作顯然需要一個基礎,即利益、權利、未來發展空間等問題上的適當讓渡。當所有人都把自身發展的期望寄托在某個人或某幾個人身上的時候,這種權利的讓渡顯然毫不現實。老大又怎么愿意、怎么能從莊家的座位上抬起屁股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危機向更廣方向蔓延,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更大的危害,也是一個十分清晰的遠景。
就中國而言,本次危機最大的一個收獲是,我們突然發現,一直令我們惴惴不安的外貿依存度問題,似乎并未如我們之前想象的那樣嚴重。既然國內商品賣不出去,而核心技術也買不進來,既然在史無前例的危機面前仍然動輒得咎,那么,對某些國家和某些集團,我們似乎就不必那么牽腸掛肚、謹小慎微了。表明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張,也是一個負責任國家的應有表現。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