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有資金之虞,后有政策緊逼,年底不少房地產企業又打起了借殼上市的主意,盯上了ST公司這塊肥肉。
2008年12月31日,S*ST萬鴻宣布,佛山市順德佛奧集團將成為公司的新東家,并計劃重組公司,將旗下優質的房地產等資產注入。
S*ST萬鴻并不孤單。此前,ST國藥、中科合臣等一批上市公司皆先后宣布和房地產企業商討借殼事宜。三江航天工業集團為自家的房地產資產相中了ST國藥,曾居上海房企50強的鵬欣瞄準了中科合臣,江蘇鳳凰傳媒集團則盤算著將文化地產等核心資產注入ST耀華,信達房地產資產也打著借殼ST天橋的小九九……ST一族成為房企眼中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為次貸危機所累,國內企業大多囊中羞澀,緊巴巴地摳著錢過日子,向以高負債率著稱的房企尤甚。加之政策持續調整,IPO出現暫停,借殼上市便成為“望錢欲穿”的房企救急的不二法門。 此外,熊市中股價一跌再跌,至年底上市公司平均股價已較上年縮水逾60%,ST類公司估值更是驚現“白菜價”, 大大降低了借殼成本。大浪淘沙后,房地產業好不容易才站穩腳跟的“真英雄們”自然不愿誤了好時辰。
不過,2008年7月,耗時9個月成功借殼SST新智的華麗家族復牌,公司股票卻遭狂瀉,最大跌幅達51.56%。12月19日,借殼ST幸福的華遠地產被北京建委注銷開發資質。
這種曲線登陸資本市場的“華麗轉身”,未必是房企的救命仙丹,成了催命毒藥也說不準。
招商證券首席投資顧問方宇宏觀調控改變了房地產企業原有的盈利模式,沒有上市的房企發現已經上市的發展商由于可以借助股市的融資渠道部分解決資金緊張問題,日子相對要好過很多。
中信證券分析師王德勇如果三江航天、信達等旗下房地產資產借殼成功,這種在資本市場的“完美一跳”將演繹為一種示范效應。
辣姜博客借殼上市是近年企業曲線上市的慣用戰術,但往往企業內部有隱憂或在各個資本渠道都無法打通的情況下才用此策略,如果企業內部運行機制存有隱患,“融資渠道”多半會變異成“圈錢手段”。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研究院院長何世紅房企融資渠道單一化傾向近年沒有大的變化,股市大幅下挫中,通過首次公開上市或借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拓寬融資渠道、提高自有資金比率是企業解決資金困局的重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牛市做IPO,熊市做并購、借殼上市是市場的普遍規律。一個成熟的IPO項目通常需要2-3年,如果遇到意外因素可能還會更久;借殼上市一般則只需要半年到1年。這對等米下鍋的企業,無疑是一條捷徑。
《中國房地產報》隨著資金鏈的緊繃和資本市場上市的遙不可及,物美價廉的上市平臺——地“殼”已經成為金融資本市場珍稀的瀕危資源。
《中國證券報》2009年經營不善、欲賣殼自保的企業數量必然增加,監管部門對借殼企業的資產質量監控將更加嚴格。在這種潮流下,網絡媒體在表達股東民意、監督資產重組方面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競爭力》IPO大門不通,鉆窗戶也是個辦法,畢竟不少ST公司跌破1元的股價很難不讓人心動。不過房地產企業下手前還是得掂量掂量,寒冬里身子都不壯,小心殼子不干凈,別弄個細菌感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