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
幾年前我就已經提過,全球化的競爭已經超越企業層面,轉向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的競爭。以鋼鐵企業為例, “米塔爾模式”的顛覆性充分表明,已經沒有鋼鐵企業能夠與它正面競爭,除非把競爭升級到產業鏈上。
雖然受經濟危機影響,米塔爾的收入與市值均受沖擊,但它仍然活躍在并購的舞臺上,日、韓鋼廠不得不擴大聯盟,以抵御其并購,中國民營鋼鐵廠則被其屢屢偷襲得手,俄羅斯鋼廠不得不加快并購,以大相抗,但顯然不是對手,早晚為米塔爾做嫁衣。
能跟米塔爾相抗的是以必和必拓為首的另一個鏈條,雖然同樣受經濟危機影響,必和必拓放棄了對力拓的收購,但兩拓加淡水河谷主導全球鐵礦石市場的格局并未打破,而一旦兩拓合并成功,鐵礦石市場又將出現類似鋼鐵市場的一家獨大局面。
中國在前兩個鏈條上已經不可能有好位置,第三個鏈條也危險,那就是海運市場,目前這一市場歸日本海運巨頭控制。
米塔爾成為鋼鐵之王后,已經大力向鐵礦石領域延伸,兩拓則不僅
控制鐵礦石出貨量來影響海運期貨市場價格,還直接組建自己的海運船隊,向下游滲透。
很明顯,當一個環節上出現絕對的王者或競爭格局明朗之后,競爭就自然隨著
產業鏈上下轉移,演變成 “鏈條對鏈條”的競爭,鋼鐵業的資源(兩拓)、冶煉(米塔爾)與運輸(日本)已經進入鏈條之爭。
在新的競爭模式下,中國企業的首要任務是找到自己在產業鏈條上的位置,不要掉鏈子,政府則應推動企業進行并購整合,盡快組合出中國的鏈條優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