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樊綱
2008年大危機
帶給我們的的啟示是,我們必須回歸實業,回歸制造業,回歸一般服務業。
危機之前,我們在產業結構調整上存在一個巨大誤區:可以不搞制造業和實業,多發展金融和高端服務業。持這種觀點的人忘記了美國是人均10萬美元的金融資產,而中國僅是1萬多人民幣,且窮人占據人口的70%。盲目追逐金融、追逐高端服務業,有泡沫看起來很繁榮,泡沫一破裂,還得回去種地。冰島就是個極端的例子,搞金融大躍進,結果搞得國家破產,全國人民重新打漁還債。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白手起家,我們惟一的也是最大的要素優勢就是人,利用這個優勢,我們成就了很多好的企業,中國需要這樣的企業來解決就業和財政問題,但現在他們的模式普通受到質疑,他們自己也開始有些自卑感,好像我們在產業鏈上的位置太低,做的盡是低端產業,丟人。
其實不然,只要有人要穿襪子皮鞋,就得有人造。不是在中國創造,就在印度或其他發展中國家創造,為什么不在中國創造?做低端產業不可怕,更不可恥。中國如此龐大的低收入階層造就了龐大的市場,低端的東西一樣可以掙大錢,山寨機就是2008年最好的例子。
低端產業是根,根部發達,枝繁葉茂是早晚的事。全球化不是說我們所有的企業都得高端化,而是我們一定把自身的要素優勢轉化成全球競爭優勢。中國現在最大的優勢仍是人力優勢,等到我們兼具資本優勢,尤其人力優勢變成人才優勢之后,中國的產業自然會邁向高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