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研究中心主任 劉熀松教授
《上海國資》見習記者 張麗華
通縮確已到來,真正進入通貨緊縮應該是在08年的四季度
2008年2月,CPI達到8.7%的高點后應聲而落。至9月,美國金融危機大規模爆發,CPI下降斜率更陡然加劇。為求證中國經濟是否已經全面進入通縮,以及面對來勢洶涌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下行態勢將持續多久,本刊特專訪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研究中心主任劉松教授。
CPI之謬
《上海國資》:2009年1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1%,這是從去年4月CPI達到8.5%的頂點以后,連續9個月下滑,這是否表明通縮已經到來?或者早已到來?
劉:通縮確已到來,真正進入通貨緊縮應該是在08年的四季度,這一時期資源、原材料的價格下跌幅度很大,可以初步判斷是進入通貨緊縮階段了,因為整體價格水平下降了。
《上海國資》:您剛才判斷通貨緊縮的依據是資源、原材料的價格。但更直觀更常用的標準是CPI指數,最近一家媒體就報道說,經濟學界的共識是,兩個季度CPI下滑就標志著進入通貨緊縮了。是這樣嗎?
劉:不能這樣說,在中國千萬不能再被誤導了,CPI不能簡單地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這個指標可能在美國是成立的,因為在美國消費占GDP總量的70%以上,當然盯住它誤差不會太大,但在中國最終消費占GDP40%都不到,怎么能以CPI作為判斷通貨緊縮的依據呢?如果光看CPI我們現在肯定沒有通貨緊縮,1月份的CPI是1%,這個數字應該是最理想啊,既沒有通貨膨脹,也沒有通貨緊縮,但實際上通貨緊縮已經是現實存在的了。
《上海國資》:那真正衡量通貨緊縮的指標應該是什么?
劉:通貨膨脹的標準定義是指物價總水平的上升。通貨緊縮是與之相對應的一對概念。真實衡量通貨膨脹的是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但這個指數一季度才核算一次,在時間上滿足不了我們掌握整個經濟運行當中的通貨膨脹情況,所以循著經濟運行的不同環節,就編制出不同的物價指數。一般來講有三個物價指數,最上游的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再往下一點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再一個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時看這三個價格指數,才能夠比較近似地衡量通貨膨脹的程度。但是通貨膨脹程度和三個價格指數之間并不存在簡單的線性關系。有專家認為,兩個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平減指數進入負增長,就可以判斷為通貨緊縮。
《上海國資》:為什么CPI不能簡單地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
劉:在美國,消費要占到整個GDP的70%以上,所以美國近似地用CPI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有它的合理性。而我國,消費只占GDP40%多一點,居民的最終消費只占GDP逾30%,用只占30%的部分來衡量100%的GDP,是有失偏頗的。因為我們的經濟結構和美國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其一。
其二是CPI的滯后性。以這一輪通貨膨脹為例,本輪通脹始于02年下半年,從那時起原材料價格一直在漲,銅、鋁、鋼材、水泥等資源的價格都在往上走,這些價格漲起來之后,由于我們供應能力很強,所以一開始PPI和CPI反應都很慢,沒怎么漲。同時,在另一個領域當中,房地產價格從02年下半年開始也進入一個快速上漲的階段,在比價效應的作用下,2007年開始,農產品的價格隨之上漲,這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最核心因素。比較湊巧的是發生了藍耳病,發生了南方的雨雪冰凍災害,使得豬肉的價格暴漲,而豬肉在食品的支出中占的比重較大,而整個食品的支出在CPI里面占的比重又比較大,豬肉的價格一漲,糧食的價格一漲,整個CPI就漲上去了。其實這時候已經是通貨膨脹的尾聲了。
V型反轉絕無可能
《上海國資》:現在媒體上討論較多的是中國經濟的走勢是一個V型反轉,還是U型反轉的問題,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劉:中國不存在V型反轉的可能。
中國經濟07年2季度見頂以后,到目前為止已經下行了快1年零9個月了。這次下行,有三大動力。其中一個是經濟自身的動力。經濟在07年2季度見頂,這個頂是重要的景氣頂點,其標志是資源、能源、原材料都出現了嚴重的短缺,所謂“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甚至我國接近于無限供給的勞動力都出現短缺,標志是長三角珠三角出現民工荒,這說明整個經濟當中的生產要素已經全面緊缺。只有大的經濟景氣頂點才會出現這類現象。既然是大的經濟景氣的頂點,它往下調整的動力是很強的,時間是較長的,絕對沒有那么快就結束。
第二個動力是全球經濟危機使得總需求下降,來自外部的沖擊從目前來看還沒有結束。
第三個動力是07年下半年開始的緊縮性貨幣政策。這次有爭議的貨幣政策加速了經濟的下行。當然現在這個因素沒有了,不但沒有了,反而變成正向的因素了。三大下行動力中,只有這個動力消失了,其他兩個動力依然存在,所以我認為經濟依然還會保持一段時間的低速增長。
《上海國資》:您判斷結束調整期要多長時間,何時能夠重拾升勢?
劉:從07年2季度見頂之后算起,應該要3-4年的時間。從現在算起,還要1-2年的時間,即2010年的下半年,或2011年的上半年,經濟才可能明顯地復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