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色平
“海外并購難道僅是一個‘錢’的問題嗎?你吃得下來?管得了它嗎?”據中新社報道,在全國人大湖南團9日舉行的全體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會聽取代表意見,給全國人大代表向文波“潑了一瓢涼水”。
向文波是湖南知名工程機械企業(yè)三一重工總裁,建議官方為企業(yè)海外并購提供資金支持,因為該企業(yè)正面臨和海外企業(yè)接洽并購事宜但被“錢”捆住了手腳的難題。
事實上,三一重工的聲音并非獨家。
本報昨天就報道過,全國政協(xié)委員、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表示,“原來需要6億美元收購的項目現在1億美元就能買下來”,該集團將在2到3年內完成海外并購,但“收購時間的長短取決于能貸到多少資金”。
如此看來,海外并購,除了差錢,啥都不差。
現實果然如此?當然不是。海外并購并非看上去那樣美。
國際化如聯(lián)想,成立不過25年,成為國際化公司——以并購IBM PC部門為標志——更是不到5年的時間,而今也只是剛剛開始借助國際化找到學習的途徑。柳傳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企業(yè)并購以后,中國的一套好的打法,到海外未必能實現,要向人家學習很多東西,同時也要付出代價!”
所以,國內企業(yè)家們在“走出去”前務必要做非常深入的調查研究,務必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研究如何把“走出去”與中央保增長、擴內需的一系列措施結合起來,讓“走出去”更有力,更有效。
所以,對于僅憑一腔熱情就嚷嚷海外并購只差錢,對于未能做到知己知彼就伸手要錢的國內企業(yè)家們,王岐山的這瓢涼水潑得正當時,潑到了關鍵點。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