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經濟參考報:穿越風暴的中國必將更加富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08:52  經濟觀察報

  寫在2009年兩會召開之際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今天在北京隆重召開。一年一度的兩會由此拉開帷幕。

  兩會年年開,今年兩會召開的時代背景非同尋常。   

  其非同尋常之處在于,中國在快速發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場發端于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短短半年間就讓全球財富縮水10多萬億美元,許多世界級大企業紛紛墮入虧損、破產冰窖。源于東歐貨幣急速貶值的新一波沖擊,近日也開始蔓延。在這場危機的沖擊下,中國出口受挫,股市震蕩,就業下滑,國家外匯資產縮水,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其非同尋常之處在于,中國經濟發展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今年是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發展最困難、矛盾最集中的一年,是醫療、教育和社保即將推出重大改革舉措的一年,是能否順利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能否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見分曉”的一年。國外權威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發展速度將降至0.5%,為二戰以來的最低值。在這種條件下,中國國內市場的運行狀況、擴大內需政策的實際效果、產業結構調整的進展和體制改革推進的力度,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受到關注。

  其非同尋常之處還在于,中國政府面對危機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應對之策:迅速推出四萬億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果斷通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繼續減免第三世界巨額債務,遵守承諾派出“赴歐貿促團”……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大國形象,正逐漸在世界范圍內深入人心。走過不平凡的2008年的中國,經過大喜大悲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毅,更加自信。這個曾被黑格爾稱作“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國度,在世界大家庭中不僅早已不“例外”了,而且越來越受理解和尊重。

  “兩會”召開之前,許多人都在問:中國能否化“危”為“機”,為自己贏得一次發展的“升級”?

  80年前,當一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大蕭條發生之時,當時的蘇聯就抓住了機會,完成了一個大國崛起的驚人一躍。他們通過引進技術和專家、大量購買機器設備、吸引外國資金等措施,成為了大蕭條之際的最大贏家。大蕭條過后,其工業產量和機器制造業水平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不過,當人們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出驚嘆的時候,蘇聯卻錯誤地總結了經驗,走上了集權式的、單一的計劃經濟道路。而西方國家則在加強政府調控之后,完善了市場經濟,在經濟發展上紛紛超過了蘇聯。

  這就引出了一個話題:一個大國,應該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和方略,才能迎來真正的崛起,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吳敬璉先生認為,從500年來西方各國發展的歷史看,促進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因素有這么幾個:自由市場經濟、法治、憲政民主、思想自由與學術獨立。

  改革開放30年的歷史經驗表明,中國的崛起,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先導,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以經濟強盛為基礎,以科技教育和文化軟實力為支撐,并能抓住技術革命和產業調整的歷史機遇。

  這里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民主。與解放思想相輔相成的一個重要方面,即是發展民主。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民主建設已顯空前之勢。村民自治,村級直接選舉,鄉、縣和不設區的市人民代表直接選舉,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不斷變革和完善……顯示了我們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一個個重要里程。

  民主包括政治民主,也包括經濟民主。經濟民主就是要給市場主體以進入和發展的均等機會,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經營自主性、利益共享性、合作參與性和結構均衡性,都是經濟民主的基本內容。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在減少貧困人口、縮小城鄉差別、放開多種行業準入、推行民主公共決策、加強醫療社會保障和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進步。這是一個大國崛起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個民族復興的堅強保證。

  40年前,當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第一次來中國時,他看到的娛樂節目是噴火表演。前不久,當他再一次來到這個東方國度時,大提琴家馬友友正在那里深情地演奏。奈斯比特說:“從噴火表演到馬友友演出,這就是40年來中國發生變化的一個縮影。”

  什么縮影?星移斗轉、滄桑巨變的縮影,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封閉到開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渡過了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難關,闖過了亞洲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歷經無數次洪水、疫病、雪災和地震的洗禮,經受了各種社會風暴、政治風波和觀點交鋒的考驗,最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覺醒、國力的提升和社會的前進。正因如此,我們期望,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今年的“兩會”,將為面對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考驗的中國人民樹立起堅強的信念,為中國經濟化“危”為機聚集智慧、做出重要戰略決策,引領即將迎來六十華誕的人民共和國穿越風暴,走向更加民主和富強!

    相關專題:

    2009兩會經濟報道

  來源:經濟觀察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