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09中國外貿危與機思考:寒冬還將延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07:07  中國青年報

  畢夫

  與國內經濟近30年一路高歌凱旋相呼應,中國對外貿易也是以年復一年的漂亮成績單刷新著歷史。然而,一場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僅讓奮進向前的中國出口馬車戛然減速,也讓風風火火的中國進口量黯然失威。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對外貿易也許還要在世界經濟整體衰退的惡劣生態環境中接受嚴峻的考驗和煎熬。

  直面發達國家持續惡化的金融危機,承接全球經濟列車大幅放緩的炙烤,忍受外部需求萎縮和企業成本上升的巨痛,中國對外貿易仍然在過去的一年中獲了不錯的“收成”。2008年全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25616.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7.8%,貿易順差達2954.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不過,繁榮背后潛藏著更多的隱憂。盡管2008年我國進出口的絕對增速實現了正增長,但與2007年相比卻快速回落了將近6個百分點;不僅如此,2008年最后兩個月的進出口還同比下降9%和11.1%,成為自2001年7月以來首次出現連續兩個月負增長。

  并不樂觀的苗頭讓不少權威機構和人士對未來外貿走勢作出了悲觀預期。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報告稱,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將繼續呈現下行趨勢,其中出口增速下降至14.5%左右,進口增速為19.5%左右。海關總署的分析報告則預計,未來一年我國進出口增速可能放緩至5%以下。商務部官員也明確表示,2009年中國外貿形勢相當嚴峻。

  的確,只要稍微掃描內外環境,筆者不能不為中國外貿的命運而深深捏一把汗:

  ——世界經濟尤其是發達體經濟劇烈減速導致外部需求進一步減弱。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為2.2%,其中美國下降0.7%,歐元區下降0.5%,日本下降0.2%。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地拖累中國的貿易增長。根據國際貿易組織統計,如果發達國家GDP增速降為0.3%,發展中國家GDP增速降為3%左右,我國出口增速則應在8%左右。特別是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直接和間接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近60%,這三個國家經濟的減速對中國商品出口沖擊巨大。據有關測算,美國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速將下降4.75個百分點;歐盟經濟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歐盟的電子產品將下降千分之十五,紡織服裝業將下降千分之五。

  ——國際市場競爭更趨激烈,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并且威脅增大。據IMF研究報告,2009年將是“二戰”以來國際貿易萎縮最為劇烈的一年。國際貿易萎縮必將加劇國際市場競爭;同時由于歐美等國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其政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將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本區域市場貿易穩定,全球范圍的貿易保護主義威脅由此必然增大。不過,與以往采取關稅制裁等貿易救濟手段相比,發達國家將更多地在商品標準、技術法規和技術認證制度等方面設置多種貿易技術壁壘,特別是各種技術認證制度差異性大,認證難度和成本費用高,正成為中國企業擴大出口的主要障礙。

  ——中國貿易政策的“糾偏”成本。由于中國長期實施外貿導向型戰略,鼓勵企業積極擴大出口,相應生產能力基本形成,而在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的情況下,其供給能力很難快速得到適應性收縮,導致企業的國際議價能力受限。特別是最近兩年中,由于中國政府擔心過度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引起國外的報復進而惡化中國的貿易環境,因而采取了一系列諸如調低出口退稅率、出臺新《勞動法》、人民幣逐步升值等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從而給出口企業構成了一定的沖擊。而就在此過程中,金融危機導致貿易需求發生劇變,企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壓力。因此,從供給經濟學的角度看,中國對外貿易出口在短期內難以迅速恢復。

  綜合上述三個主要因素,筆者認為,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將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1)出口數量可能出現持續同比負增長態勢。預計全年出口實際降幅可能達5%左右。(2)出口整體價格水平出現一定幅度下降。預計2009年我國出口商品整體平均價格降幅可能在8%~10%之間。(3)實際進口數量將出現下降,下降幅度可能在6%左右。(4)進口整體價格將會大幅回落。考慮到我國進口商品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在30%以上,2009年初級產品平均價格可能較2008年下降至40%左右,結合其他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2009年我國進口商品整體平均價格降幅可能在15%左右。(5)月度進出口總額將持續負增長。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我國自當年7月份開始月度外貿進出口總額持續8個月出現同比負增長,考慮到本輪金融危機已向全球滲透與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提高的事實,中國企業進出口的月度負增長狀態只會延長而不會縮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