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國務院通過石化業振興規劃 > 正文
本報記者 王紫如/文
2008年,我國能源的供求關系經歷了“冰火兩重天”,跌宕起伏的態勢前所未有。展望今后,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能源企業的整合重組,構建一個現代、高效、穩定的能源工業將成為發展的主線。
石油:價格大起大落,而目前的低油價為我國成品油市場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從國際上看,原油價格從2008年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后一路飆升,到7月中旬達到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此后便急轉直下。12月1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盤中一度探至每桶35.98美元,并收于每桶36.22美元,成為2004年6月以來的最低油價水平。對上半年國際油價持續飆升,業界認為供求關系緊張與大量投機是主要因素;對下半年國際油價急轉直下,則是美國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下滑并造成原油需求銳減的結果。
從國內來看,面對國際油價的飛漲,國內油價起初表現得波瀾不驚,結果,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嚴重“倒掛”引發了“油荒”蔓延。其后,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要求中石油和中石化滿負荷生產、增加成品油進口等保證成品油供應的同時,從6月20日起提高成品油價格。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僅僅一個月后,國際油價出現高臺跳水,并持續下跌,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隨之發生反轉。在此情勢下,一方面,我國相關石油石化行業面臨下游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前期原材料高成本難以向下游產品轉移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國際市場的“低油價”也給我國醞釀多年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提供了良機。12月5日,《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公開亮相。12月18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發出人們期盼已久的成品油降價令。
包含了燃油稅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綜合方案的“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通知”給2009年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勢帶來了諸多猜想,尤其是“國內成品油價格繼續堅持與國際市場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的論述,使得未來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整變得撲朔迷離。不與國際直接接軌,誠然避免了海外石油巨頭直接擠壓中國市場,但對已確立的建立國內石油市場多元化競爭格局卻不利,因為這實際上繼續保護了兩大石油巨頭目前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地位。如何打造合理的“石油架構”,對中國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已到了關鍵時刻。
煤炭:價格從單邊上漲到急速跳水,目前煤價的調整將會持續較長時間
2008年上半年,我國煤價單邊漲勢演繹到了極致:第二季度加速上漲,第三季度達到歷史高點。但8月份以后,主要耗煤行業需求急劇下降,庫存上升,價格下跌。第四季度后煤炭價格出現急速跳水。以秦皇島的發熱量超過5500大卡的山西優混為例,2008年1月末的價格為570元/噸,5月初的價格為620元,到7月份的最高價竟達到了1000多元,12月初又回落到了570元左右。
煤炭行業景氣的逆轉源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國民經濟增速下滑以及由此導致的電力需求增速放緩。
來自需求方面的數據顯示,2008年10月份,我國發電量同比下降4%,五大用煤行業的產量增速除水泥外均為負值:生鐵產量增速為-16.8%、合成氨產量增速為-11.1%、焦炭產量增速為-21%、火電發電量增速為-5.3%。這直接導致煤炭需求的急劇萎縮。
來自供給方面的數據也支持著上述判斷。統計顯示,2008年、2009年、2010年新投產的煤炭產能大約在2.4億噸、2億噸和1.9億噸。即使考慮“十一五”后3年計劃關閉小煤礦的因素,2008年、2009年、2010年我國煤炭產能也將凈增1.9億噸、1.5億噸以及1.4億噸。
當前國內煤炭需求的萎縮與1998年情況相似,然而煤炭供給卻不會出現10年前的嚴重過剩局面。這是因為在前輪周期中,產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的小煤礦遍地開花,無力應對需求萎縮后紛紛降價傾銷,造成市場上煤炭供給嚴重過剩的局面。而在此輪周期中,由于煤炭企業已積累較多的利潤,有一定的實力和動力進行限產,本輪國家與企業共同行動的限產保價效果將好于上輪周期。
由于煤炭行業周期滯后于經濟周期1年左右,因此預期本輪煤價調整將持續到2010年。
電力:五大電力集團全面虧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為了生存與發展,很多企業另辟蹊徑,開始多元化發展
在我國發電裝機容量迅猛增長的同時,2008年上半年,相當一部分火力發電機組卻因難以承受高漲的煤炭價格而缺煤停機,闊別已久的大面積“電荒”突如其來。8月5日,來自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顯示,國家電網公司區域內直調電廠存煤3358萬噸,可用10-11天。當日存煤低于7天警戒線的電廠達219座,占區域內電廠的40%左右,其中存煤量低于3天的電廠87座,缺煤停機機組71臺。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影響的逐步顯現,電力需求增速在10月份演變成為全社會用電量的首度負增長。工信部數據表明,2008年10月份發電量同比下降4%。
電力專家分析,第二產業特別是化工、建材、冶金、有色金屬這四大高耗能行業增速放緩是導致發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我國出口貿易受阻,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大批工廠減產停工或倒閉,電力需求由此相應減少。據統計,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完成發電量2540.2億千瓦時,同比下降9.6%,增速同比回落23.4個百分點,環比回落5.6個百分點。該增速是1989年以來最低,而且是首次連續兩個月下降。同時,多種因素導致電力行業陷入全行業虧損。2008年五大電力集團總體虧損達400億元。
為了生存與發展,很多企業另辟蹊徑,開始多元化發展。以國電電力為例,擬出資12.66億元參與寧夏英力特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并持有其51%股權。據悉,收購資產英力特集團主要產業及發展方向為電力、煤炭開發和具有上下游一體化優勢的氯堿化工、煤化工和新材料等。國電電力擬將英力特打造成發展化工產業的戰略平臺,進入煤化工、精細化工和太陽能新材料等領域,實現相關產業的多元化發展。
一年內冰火兩重天的現實,直接催生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與管理體制上的新變化。深化能源領域的改革是必由之路,而結構調整將成為2009年的主線,圍繞清潔能源所形成的產業群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繁榮的支撐點
2009年2月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是我國17年來首次舉行的全國性能源工作會議。會議確定,要抓住能源供需形勢相對緩和的時機,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核電首當其沖,其次是整合煤炭資源,再次是建立清潔能源基地。
早在2008年11月,為配合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部署,國家能源局在短時間內集中核準和開工建設了一批對能源結構調整影響重大的能源項目。其中,3個核電項目、10臺百萬千瓦級機組,可拉動投資1200億元;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工程5300千米,可帶動相關產業投資3000億元。
據介紹,2009年國家將在大型煤炭基地、整裝煤田、低熱值煤集中產區,大力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對符合標準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將優先予以核準。同時,還將繼續著重推進大型核電、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和城鄉電網改造工程等方面的建設,增強能源科技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專家認為,這些舉措不僅有利于增強我國能源的整體抗風險能力,直接拉動當前投資和內需,促進增長,而且不會產生重復建設,還有利于增強國民經濟長遠發展后勁。
據了解,積極發展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成為我國優化能源結構的另一個突破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認為,圍繞清潔能源所形成的產業群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繁榮的支撐點。
專家表示,對于中國這個耗能大國和人均資源小國來說,開源不節流,多元化的能源戰略從長遠來看也只是治標之舉。解決能源問題和氣候問題,治本之策還在于節能降耗。
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加大能源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能源企業的整合重組,一個現代、高效、穩定的能源體系將逐步建成。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