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應對危機:中國企業應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18:00  《董事會》

  文/ 熊焰

  我們所希望的是能夠讓中國的要素資源均勻地分布在產業鏈的前中后端各個位置上。中國不可能不制造,只是目前這種低端制造持續下去的結局是很可怕的

  金融危機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與走勢,給我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初見端倪,但它是否也會給我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并購公會經過多次討論和分析認為,制造業在較長時期內仍將是中國的立國之本,而快速提升我國主要制造行業實力的最有效方法,是與歐美國家的行業領先企業進行股權層面的深度合作。歐美公司參股中國企業比比皆是,而中國企業參股歐美大公司卻屈指可數,如今這種局面可能改變。

  對外參股是“走出去”的高級階段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世界,進出口占GDP比重高達67%。但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位置卻堪憂。業界有一個描述產業配置模型的微笑曲線,它的前端是核心技術及核心零部件的生產,中端就是零部件的加工、組裝、裝配,后端是銷售和品牌。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中國企業集中在中端,前端的技術與后端的品牌和銷售通道基本掌握在美、歐企業手里。中國企業的利益被前后兩端往下壓,擠在了低價值的中端。20年前的微笑曲線,兩端與中間的價值產出差別還在可忍受的幅度內,可能差一兩倍,現在就到了5倍至7倍!

  中國以無數的打工仔、打工妹的青春和汗水,以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和原材料,以過度透支的環境為代價,生產了全世界大約30%的商品,但是我們只獲得了全球同類商品價值五分之一的收益,我們實物產出的份額與獲得價值的份額嚴重地分離。現在的微笑曲線已經深深地凹下來了,不是微笑,而是苦笑了。

  制造就在微笑,中國能一直笑下去,就是幸事。中國制造是宿命,是國家命運所在。50年后中國還要制造。我們設想一下,以中國這么大量的勞動人口和產業水平,怎么可能全都從事品牌、從事研發?我們所希望的是能夠讓中國的要素資源均勻地分布在產業鏈的前中后端各個位置上。中國不可能不制造,只是目前這種低端制造持續下去的結局是很可怕的。

  必須看到,中國的煤、油、水等資源,按目前的消耗程度和技術水平,大約還能堅持30到50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差不多快用完了,10年之后低勞動成本優勢不復存在。中國的環境約束也將成為不可逾越的瓶頸,有環保組織測算,以水氣污染為代價的環保代價已經占到我們GDP的5.8%左右。再過30年,即使中國想從事低端制造,也將沒有優勢了。那時,想在微笑曲線中呆在低端都呆不住,苦笑都不行,恐怕就只能哭了!拉美化的噩夢可能在中國重演。

  為了擺脫困境,多年來我們曾經做過很多嘗試。開始時是用合資建廠來實現技術轉移、引進品牌,結果是外方一旦合資實現盈利就要獨資。而市場換技術也成了一廂情愿的泡影,結局是換來了落后的技術,反而丟了自己的市場。

  產品貿易、原料貿易、要素貿易、投資品貿易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遞進階段,中國目前在前兩個階段,應迅速向更高級的要素貿易和投資品貿易過渡。參股歐美企業,就是在要素和投資品領域與發達國家相互融合。前一階段,歐美一些大公司不屑與我們合作。20年前提出中國參股境外實體企業、高端企業,我們也沒有條件,今天這個條件已經逐漸具備了。首先,中國經過了3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現在中國是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之一,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國。其次,中國的一部分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運營管理能力、對現代企業制度的理解等,也具備了“走出去”的條件。第三,就是以數百萬留學生為代表的中國人,成就了“走出去”的人力資源條件,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第四,中國的國際形象大大改觀,特別是奧運會使得外國人對中國刮目相看。

  目前的經濟危機則使歐美企業有了迫切的融資需求,而要素貿易最靈活的表達方式就是并購,最便捷、最靈活,也為大家都可接受。因此,現在可以說是出現了一個百年一遇的良機。我們應該抓緊時機大膽地“走出去”!參股歐美優秀的實體企業,當它的股東,當高技術公司的股東,當500強的股東,當那些品牌通道公司的股東。

  應該說,中國現在許多行業都有一批具備“走出去”條件的公司,有并購的需求。這種并購開始并不是去簡單地收購人家,全盤接管,而是先參股,先成為人家的有投票權的、善意的、建設的股東,然后逐漸地再去深入地影響它們。這里所說的參股歐美實體企業,是一種以融合、結合、學習、提升為主要目的的投資行為,并非人們現在談論的“抄底”。抄底是一個財務投資或者投機的概念,低買是為了高賣。我們講的參股歐美實體企業,是相當長時間的持有,是把我國的要素資源配置到更能獲得長久的、戰略性利益的國家和產業中,是為了與歐美最優秀的企業進行深度的產業層面的結合,以提升中國企業的產業水平,讓中國的資源分布在整個產業鏈的各個部分。

  對目標企業的選擇

  這一輪的參股,應以技術領先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資源類企業為主要選擇對象。

  技術領先企業

  歐美國家技術領先企業的股權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收購的主要目標,如信息、機械、生物等產業中的領先企業。通過股權收購,進而取得對目標企業高端技術的學習權,以及高端技術企業轉向中國的“產業轉移權”,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收獲,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行業龍頭企業

  歐美行業中龍頭企業的股權是我們此次“走出去”購買的另一個重要目標,如參股世界500強企業等。購買此類股權的目的,是爭取使中國企業獲得在行業龍頭企業中的“參與權”,進而使我們在國際上獲得更多資源,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由于這類歐美跨國企業的股權結構非常分散,擁有小比例股權就可能成為該企業的重要股東,因而我們只要收購其較少比例的股權即能達成目的。

  資源類企業

  資源類企業股權也是“走出去”收購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比較優勢在短期內不會改變,“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發展主題短期內也不會改變,對“工廠”、“制造”所需的各種資源的依賴當然也不會改變。

  這兩年的鐵礦石進口價格談判,就凸顯出我們對國外資源性企業的嚴重依賴程度,中國對資源的需求仍是第一位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后,如能收購一些資源類企業,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國內存在的資源緊缺困難。

  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歐美企業,無論其規模大小都有購買價值:對于標的規模為中小型的企業,可以進行整體收購;規模較大的企業,可以以參股形式購入;500強企業則只要求購買少比例股權即可。

  兩路出擊 產融結合

  國內的收購主體主要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類。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比,具有資金實力強、容易獲得政府和銀行支持等優勢。但它也具有明顯的缺點,如決策慢、激勵約束不足、人才不足、在國外并購阻力較大等。

  有些國有企業如中國鋁業、中鋼集團等,前段時期就積極進行跨國并購,受到了全球市場的矚目;但國內多數有實力的國企都還沒有行動起來,許多國企日子過得較舒適,經營作風上偏向于穩健,即使有機會也不愿外出并購。對這類企業,政府應該出臺相應措施,鼓勵和激勵它們出去,這也是推動國企深化改革的重要契機。

  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處于資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勢地位。但民營企業也有明顯的優勢,如產權清晰、機制靈活、決策快、在國外收購的阻力小等。

  民營企業的嗅覺十分靈敏,早就意識到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并購契機,目前已有許多民營企業遠征歐美,去尋找適合的投資對象。但民營企業有個最大的劣勢,就是資金實力嚴重不足,對此政府應該積極扶持,幫助民營企業邁出“走出去”的步伐。

  實際運作中,要引導、組織中國的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合作,組成聯合體同船出海。實體企業與金融企業對投資對象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與標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提升自身價值,對短期財務收益看得相對較輕;而后者則恰恰相反,在投資中更注重目標企業的財務回報。因而,投資中如將這兩類企業結合,組成收購聯合體,可以起到取長補短、規避風險,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目前,中投和幾大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都有合作投資的可能。

  如果能將這次國內企業參股歐美實體公司與地方的“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各地政府就會產生巨大的熱情,積極推動并購國外先進企業,引導產業升級,從而實現“騰籠換鳥”的計劃,這就與地方經濟發展安排相適應,能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參與并購的積極性。

  參股歐美實體企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新階段,是事關國運的一次大跨越,堪比當年的千里躍進大別山,兩彈一星工程,是一個重大的國家工程。需要政治家的遠見、企業家的膽識和投資家的經驗相結合,發揮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整合資源,參股歐美實體企業,以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的水平,使中國的要素資源能比較均勻地分布在產業鏈的各個部分。

  收購歐美實體企業,使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又多了一個安全又長久受益的渠道。本次經濟危機的病因主要在歐美的金融體系上,故金融股權不確定性極大,而歐美實體企業總體是健康的,水分不大。如果未來十年我國有1萬億美元的外匯進入歐美實體企業,對提升我國的戰略實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國有企業在國內由于在行業進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和處于景氣周期,近幾年與民營企業在效績上相比并不遜色,這是近期“國進民退”的重要原因。但把國企在國際市場與外企較量,讓我們的國企收購外企,國企在激勵約束機制、決策機制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國企應該以“共和國長子”的覺悟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快改革、參與國際競爭,這將是開放倒逼改革的一個典范。當然,近期可以通過與PE合作來彌補國企的某些體制機制問題。

  參股歐美實體公司是個中長期戰略性操作,可能需10至30年,早晚要做,但眼前是最好的時機。由于歐美市場的金融系統發生癱瘓,股市正處于恐慌性拋售階段;實體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紛紛陷入危機,股價巨幅下跌,出海入市顯現出百年一遇的時點。未來一年是黃金時段,故企業應抓住時機,迅速啟動。并購公會成員正在策劃和推動若干項目,如參股知名IT企業和收購資源類企業等。

  當然,客觀上我國很多企業目前自身的日子也很難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走出去”的難度。但與國外企業相比,我們企業的困難少得多,優勢也明顯得多。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導與支持,幫助企業挺過難關,抓住機會,乘勢一躍,通過參股迅速縮小我們與歐美領先企業的距離,大幅度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水平。

  作者為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常務理事、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