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味全進口奶粉被檢出高危病菌 > 正文
2日,一則《味全配方奶粉檢出致病菌》的新聞再次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一些商家紛紛對該品牌奶粉做出下架決定,食用味全奶粉的嬰兒父母更是驚恐不已。然而就在被報道的當天,杭州味全公司發(fā)表一份緊急聲明,稱媒體報道的問題奶粉,系去年10月17日在深圳查出的臺灣進口奶粉。當日,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fā)言人也對此進行了澄清和說明。
由此看來,讓眾多人虛驚一場的“味全事件”不過是一場“誤會”。可這場令商家損失慘重,讓消費者驚魂難定的“誤會”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禍源起自國家質檢總局網上公布信息的滯后性。據其新聞發(fā)言人所言,檢出這批問題奶粉,是在2008年10月17日,并當即作出退運處理,但總局官方網站直到2009年1月20日才予以公布。不涉及國家機密,不需要后續(xù)處理,一個已有定論的事件,卻要等到三個多月后再公布,難免讓人產生“直把舊聞作新聞”的錯覺。而這種因“時差”引起的誤會,“味全事件”并非首例:去年6月查出的澳優(yōu)奶粉,直到11月才公布,也曾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兩起事件前因后果如出一轍,看來,質檢總局在信息發(fā)布上并未吸取教訓,尋求改進。
其次,媒體斷章取義的報道促成了事件的爆發(fā)。質檢總局網站1月20日發(fā)布的這則信息,媒體于2月2日方進行報道(已不是“新”聞),并且報道時只引用有關“味全奶粉檢出致病菌”的內容,故意刪去“已作出退運處理”等信息,個別不負責任的媒體,為求新聞“雷”人,明顯存在故意誤導公眾的傾向,從而引起了這場恐慌。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政府的效率低下和媒體的道德缺失,聯合導演了這場折騰人的“味全奶粉事件”。雖然現在,商場里撤下的奶粉已陸續(xù)上架,恐慌的人心正逐步穩(wěn)定,可它對整個社會、商家乃至人心所造成的傷害,恐怕是無法計算,并且短時間內難以撫平的。更令人擔心的是,從澳優(yōu)到味全,既然有關方面不吸取教訓,這種危害無窮的瞎折騰事件恐怕還會上演。 (河南 郭兵)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