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于軾先生的觀點錯在哪里?
-潘璠
茅于軾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經濟學家,但是,我無論如何不能同意他近期“炮轟”18億畝耕地紅線的觀點——既不同意他放棄紅線的想法,更不贊成他所謂保護耕地導致了高房價和房地產市場目前局面的判斷。
靠世界市場解決不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茅先生說,現在國內已經解決了糧食的生產和分配問題;國外有足夠的糧食生產和全球化的市場。發生饑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這是我首先不能同意的觀點。
糧食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當前,世界糧食市場的交易量不到中國糧食消費量的一半。在連續兩年減產以后,世界糧食產量于2007年達到23.04億噸,比上年增產3.4%,創歷史新高。但當年世界糧食期末庫存為3.61億噸,比上年減少3719萬噸,下降9.3%。糧食期末庫存占當年糧食產量的15.7%,占年度消費量的比例為15.4%,低于18%的糧食安全線。而近5年來全球人口每年凈增7619萬人。糧食庫存的下降與人口的凈增形成反差。世界各國,首先都是從本國利益出發考慮問題的。2007年度美國小麥和大豆生產價格同比上漲56.1%和61.7%,當年美國至少有20%的玉米用于生產燃料乙醇,表明美國的糧食會首先用于解決美國國內的各種需求。近期,由于經濟危機導致一些港口糧食積壓,這不僅不能證明世界糧食生產的過剩,反而更加凸顯如果中國發生糧食危機,等待國際救援或通過國際市場解決問題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18億畝紅線是一個低得不能再低的紅線
茅先生認為18億畝紅線這個標準缺乏依據。我不知國土資源部確定這條紅線的時候是否經過了詳細的測算,但我知道,多年以前,我們就說中國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占22%的人口。我也知道,如果以億畝為單位且四舍五入,我們的實有耕地面積已經和紅線相等。我還知道,國土部門關于耕地的統計口徑。第一,這里面包括了部分耕地地塊之間或耕地與其他用地之間的路、渠、坡等等;第二,這里面也包括了部分已經植樹造林但隨時可以恢復為耕地的土地。所以,實際真正用于播種糧食作物的耕地或許已經低于這個數字。在我們的發展進程中,沿海地區已經先行一步,還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西部地區要實施大開發,也要縮小地區和貧富差別。如果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耕地政策,各地在地方和部門利益的驅動下,將繼續向有限的耕地要效益要富裕。
耕地資源不僅是有限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當我們終有一天發現地不夠用的時候,那時說什么也晚了。
房地產市場的問題與耕地保護無關
茅先生關于保護耕地導致了高房價和一些城市房價高得離譜的判斷,我也不能茍同。原因有三。一是地方政府抬高土地出讓金以期增加稅收;二是房地產商能高則高以期牟取暴利;三是一些炒房者哄抬物價以期增值發財。這三個主體各有各的目的。在前幾年銷售看漲、房價躥高的時候,中央政府如果放松對耕地的控制,無論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還是房地產商的房價,也都不會見好就收。特別是房地產商,一定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F在,房子賣不動了,因為高得離譜的房價超出了多數人的購買能力。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且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也很不平衡。我們當然不能在人均居住面積上向世界高標準看齊。北京市到去年11月底空置商品房面積超過千萬平方米,其中七成是空置一年以內的。如果按去年年底473萬戶戶籍人口平攤,每戶可增加2~3平方米。當然,居住水平是不均衡的,平攤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只是證明,很多城市的空置房屋加在建商品房、加已出讓和劃出的土地,基本可以滿足按照小康標準解決居住問題的需要。關鍵還是能不能買得起。
為降房價放松對耕地的保護,不僅無助于解決房地產目前的問題,還會犯災難性的錯誤。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