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潔
廣東的冬天盡管很暖和,但全球金融風暴已直接沖擊著中國外貿。在年前結束的第10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上,訂單急劇下跌讓中國出口企業心灰意冷,而忙于對多個出口行業進行摸底的商務部,幾乎成了中國出口企業“訴苦”的對象。企業普遍反映2009年訂單下滑,尤其是目前已經處于困境中的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對未來極其悲觀,呼吁國家繼續上調出口退稅率以及穩定匯率來幫行業熬過這關。
以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著稱的廣交會交出的成績單同樣令人擔憂,第104屆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比上屆減少9.1%,總成交額下滑17.5%,不僅是紡織服裝、玩具等傳統出口產品訂單下滑,連抗風險能力比較強的機電產品的成交額也開始下滑。
“股市低迷必將持續影響房地產市場,經濟復蘇則要等到2012年。”廣州大學商學院物流系副主任周耀旭表示,目前金融危機已影響到產業領域,有開始轉入經濟危機的跡象。如果國內經濟要復蘇,首先是全球經濟開始轉好,這是外部因素。在國內,股市活躍且上升至一定指數點位是一重要指標。
周耀旭分析,就一般的理解而言,判斷產業經濟與股市的因果關系,產業經濟是“因”,股市是“果”。但金融危機背景下大小非的大規模解禁時期,由于大小非的大量減持不斷地沖釋股值,導致股指不斷下滑,更多投資者被套。資金被套大大影響房地產消費,房地產不景氣又會影響到金融業,導致金融危機,從而影響到產業經濟。因此,這一階段判斷產業經濟與股市的因果關系,股市暴跌變成了“因”,而產業經濟受影響則成了“果”。
因此,國內經濟的復蘇與國際有所不同,具有中國特色,主要是因股改而決定的。周耀旭介紹,大小非(指大額小額限售非流通股——編者注)解禁量最大是2009年,按《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在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不能超過本公司股份總數的1%。大小非的減持有一個過程,按一年減持20%的速度測算,須到2011年才能減持達到30%。如果沒有在政策上針對大小非的大動作,此期間股指將緩慢滑落。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副教授關智生表示,廣東省外援、外向型企業本身就已經面臨行業利潤率偏低,人工成本升高等問題,現在又面臨出口降低,市場萎縮、信貸縮緊、融資成本高等壓力。隨著產業化和地區間合作的加深,一個行業和一個地區出現了問題,其他行業和地區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此次金融海嘯對廣東省經濟的沖擊應該是區域性的,而不是個別地區或者行業。
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改革開放30年,經濟大發展且進入新增長階段,產業和企業需要轉型,原來的產業和市場周期進入下降期,需要積聚新的產業和市場能量以及發展力量。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勢在必行,而要開拓國內市場,就必須解決流通業滯后的局面。
有專家指出,此次被金融海嘯洗牌出局的出口企業,除了“重外輕內”經濟模式顯著外,更多為OEM企業。廣東做代工的出口企業,都是依靠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維持生計,金融海嘯最先摧毀的必將是這類代工企業。
王先慶指出,這類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自己的渠道,這些東西都掌握在供貨商或者需求方那里。在經濟環境、貿易環境波動的時候,它們是非常脆弱的。而其出路就在于,從最簡單的OEM方式逐漸變成ODM,企業具有自主的設計能力再加工,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另外就是研發自主品牌,從最低端的組裝加工、代工環節向上游的研發、復雜零部件和下游的品牌渠道延伸,這是廣東乃至中國所有出口加工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的方向。
有專家分析,一方面要看到沖擊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擴大內需的政策力度前所未有。根據預測,200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還處于一個慣性下滑的過程中,但是只要中央目前的政策落實到位,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就可以止跌甚至回升。到2010年,不管世界經濟多么糟糕,僅僅靠我們國內投資消費內需,就可以使中國經濟重新回到正常運行的軌道上來。其實,所謂危機,有“危”也有“機”,對于中國來講,這也是一次加快提升我們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難得機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去年11月在接受瑞士媒體采訪時說,金融危機尚未觸頂,并正在演變成為一場更廣泛的經濟危機,預計危機還將持續一年,恢復正常的經濟增長要等到2011年。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