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2008年12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作者:巴曙松
據14日《新京報》報道,2008年12月份中國的進出口額再次出現負增長:進出口總值1833.3億美元,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1111.6億美元,下降2.8%,進口額下降21.3%,為721.8億美元。導致這種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由于出口需求減少導致的加工貿易等的進口減少等,但是,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這個格局很可能也表明內需下降的幅度大于外需,需要及早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
在當前的政策重點中,十分強調穩定外需與擴大內需結合,重點在于擴大內需。那么從最新的進出口經濟數據來看,這一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如何呢?下一步政策又將何去何從?
一方面,進、出口的負增長表明中國正面臨內需、外需同時收縮的趨勢。面對這一形勢,合理地對內、外需的重要性進行評估是認識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分析相應政策實施的有效性的關鍵,從目前來看:第一,中國內需顯現替代外需的特征。雖然按照進出口總值與GDP之比來計算的中國外貿依存度依然很高,但是這一指標已經由于衡量指標的存、流量的差別引起了學者的質疑,而剔除了進口和中間產品后的出口值與GDP之比來測算的新指標已明顯將中國排除在出口導向型經濟體之外。
第二,擴大內需可能改善國際經濟環境,從而改善外需。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固定資本形成占世界比重已比美國高10%多,絕對量已經超過美國,這時中國的內需,作為世界其他國家的外需也會通過影響他國的消費、投資,從而對他們的內需產生沖擊,進而反映在對中國的外需沖擊上。第三,將政策重點放在擴大內需上的另一原因則是考慮到中國的價格彈性低至-0.46,出口退稅政策對本國來說只有一半的效率。
另一方面,貿易順差的上升,內需比外需下降的幅度更大,這更為中國的經濟政策進一步的方向調整和制定提供了依據。當前,雖然宏觀政策上已經開始大力擴大內需,但進口仍舊出現了17.9%的負增長,甚至比出口下降的幅度還大,因此不難預測,2009年務必要在擴大內需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尋求新的擴大內需的有效的政策舉措。
在具體的政策操作中,從推動結構轉型的角度看,中期的政策目標可能是希望降低對于投資的過分依賴,提高消費的貢獻,但是目前所應用的應急性的措施又必須依賴投資,這可能在特定的階段的政策操作中出現矛盾。投資驅動型的措施畢竟只是權宜之計,內需下降的事實則應推動擴內需、促消費的實質性政策出臺。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博士生導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