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曉焜
直接給消費者發放現金是刺激消費最直接的方式。為防止直接發放的現金直接轉變為儲蓄而不會被切實消費掉,經濟學家們提出了采用變現金為“消費券”的方式來強制消費者將補貼款用于消費。根據我國國情,消費券除了在基本的生活資料、住房、醫療、教育等傳統方面的作用,經濟學家們提出的一些新的應用領域也值得關注和思考,比如針對經濟不景氣帶來的就業難問題,向待業大學畢業生發放技術、技能培訓消費券;針對支援西部建設和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單位和個人發放鼓勵性質的消費券;針對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企業由于經濟形勢惡化帶來的訂單下降而導致的大量農民工失業返鄉的現象,向返鄉農民工發放鼓勵、引導參與回鄉建設性質的消費券,利用政策導向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去向,增加就業,降低社會不穩定因素,等等。這些新思路的提出,旨在利用消費券政策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進而拉動經濟增長,同時,有效降低失業率、增加就業機會、合理引導勞動者就業去向,最大程度保證技有所用、勞有所得,在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充分考慮到政策的社會性,保持社會的和諧穩定。
有關消費券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的應注意事項以下三點:首先是發放人群要充分考慮社會公平性,實行差別發放額度政策,重點照顧社會弱勢群體,如低收入人群和兒童、老年人比重偏大的家庭要充分覆蓋。第二點,在充分考慮差別發放額度的前提下,加大對消費者和廠商套現消費券行為的打擊力度。如果消費券被套現,重新變為儲蓄,采用消費券政策刺激消費的目的便達不到,還會帶來一定的社會資源浪費和對政府政策執行能力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對于套現行為和“黃牛市場”要予以嚴厲打擊,對于違規廠商和消費者記入其消費信用系統。再一點,是規定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和使用范圍。消費券應用于購買生活必需品和基礎性消費品,禁止用于購買奢侈品和任何非法用途,且需在一定期限內使用,以保證消費券的使用效率和對內需的刺激效用。
然而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由于前景的不明朗,社會普遍對于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期是悲觀的,那么消費券對于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到底能產生多大的實際效用呢?根據最新調查,盡管央行一再加息,2008年下半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依然穩步上升,且創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紀錄。銀行里有那么多存款,中國消費者其實還是有錢的,只是大部分消費者不敢花錢。個中緣由,反映了我國長期內需不足現象折射出的深層原因。比如現行分配制度的不公平、產業結構的不合理、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投資政策的不完善等等。這些堪稱我國現行經濟體制的“頑疾”,造成了中國消費者普遍存在的擔憂心理,使得中國的消費者不敢放手花錢。
因此,消費券僅僅可以解一時燃眉之急,而不能充當挽救經濟下滑的救命稻草。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根本上不是補貼與否和補貼高低的問題,關鍵是使消費者主觀上對未來經濟前景產生樂觀的預期。如何解決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中存在的“頑疾”,解除消費者對于未來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對政府執政能力和經濟前景預見性以及經濟政策實施貫徹效率的信心,才是有效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做法。
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堅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其次,“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增加農民收入”。第三,建立更合理的國民收入分配機制。這不僅包括收入初次分配制度合理性的探討,也包括以所得稅為主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探討。第四,有效利用“4萬億元計劃”,幫助民營企業成長,促進國民就業。
總而言之,“每人發1000元”政策對于直接拉動內需的作用雖不能高估,但在當前形勢下還不失為一種直接可行的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聯系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執行措施,切實達到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但如何解除消費者顧慮、增強消費者信心,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內需不足的問題、拉動經濟增長,還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進行多方面的努力。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MBA教育中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