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身陷“問題奶粉”風波的三鹿集團去年12月25日進入破產程序,上萬名職工安置受到社會關注。三鹿黨委書記趙路新日前說,不管今后資產收購方是誰,前提是“全員接收”,不讓一名職工失去工作。(1月11日《東方早報》)
好一個“全員接收”,在當前經濟、就業形勢下,這一番表態確實冠冕堂皇、義正辭嚴。只是“市場的歸市場”,對于收購方來說,他能夠全員接收三鹿職工,這當然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問題在于,三鹿的“全員接收”包括管理層嗎?
雖然田文華已經流下了悔恨的淚,但應該反思反省的僅僅是她一人嗎?作為掌門人她固然責任重大,然而其他的管理層難道沒有責任嗎?對于田文華的荒唐決策,管理層有沒有提反對意見、有沒有附和?可以說,三鹿整個管理層在問題奶粉事件中責任難逃,應有更多人受到行政處罰及良心譴責。作為資產收購方來講,對于三鹿管理層無論如何是不能“全員接收”的。
在諸多收購案例中,被收購方常常會提出“全員接收”的附加條件。這既有效緩解了輿論壓力,又能極大取得員工的支持。然而,我們往往發現,很多所謂“全員接收”最后卻演變成管理層的“全員接收”。對于普通員工來說,該走路的還要走,該降薪的還要降。三鹿此時的“全員接收”到底有沒有醉翁之意,一切還是未知數。
在市場經濟向良心經濟加速轉變的今天,三鹿的倒下太有典型意義了。近萬名員工絕不應成為管理層繼續謀利的工具。我們希望在三鹿資產處置中,能夠讓普通員工充分發揮作用,讓三鹿呵護職工利益的含金量更足一些。 (喬 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