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飛雪
媒體上不斷出現有關地方政府發債的報道和評論,有人認為放行地方政府發債的條件已經成熟,還有人推測今年兩會后有關地方政府發債的具體規定就會出臺。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地方政府發債的條件還不成熟,地方政府發債應該慎行。
目前我國的法律不允許地方政府發債。這是個根本問題。各方對此應該有深入的研討。
另外,從分稅制后十多年來的歷史沿革看,一些原先贊成地方政府發債的學者也改變了觀點。而在筆者看來,目前地方政府還不具備的發債條件,擇其要者,至少有三條:一是地方公共財政建設還沒有提上議事日程,民主科學決策機制缺失,問責機制有名無實,形有實無。溫家寶總理承諾,本屆中央政府要建立起公共財政體制,但沒有說及地方財政體制的建設;二是地方人大、政協的監督功能還很不齊備。因為監督功能的缺失,決定了地方人大、政協不可能對地方政府發債進行有效監督。三是新聞輿論監督的環境還沒有形成,這一課亟待補上。
筆者說地方政府發債應該慎行,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即從整體上看地方政府并不缺錢,至少大部分地方政府不缺錢。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7年的數據,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40%(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收入,而同期美國的數據是18%),其增長率也遠遠高于GDP。雖然中央政府財政收入占比較大,但也不表明地方政府財政就很拮據。還有一些數據也不能不提,以2005年為例,各級地方政府的“三費”即公車消費、吃喝消費和公費外出(包括出國、旅游等),高逾萬億元人民幣的天文數字,其中很大一部分實為揮霍浪費。這方面還有反例,河南某地黨政機關推行禁酒令,一個季度即節約8000萬元吃喝費用。還有,根據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先生在中國內地的觀感,許多地方政府機關辦公樓比新加坡總理府還要氣派高大。前幾年,有日本朋友在安徽某地無償援建了一所學校,但事后日本朋友也委婉地說,當地政府辦公大樓那么漂亮壯觀,說財政緊張恐怕是說不通的。當地官員趕緊出面危機公關,解釋說是兩碼事,建政府辦公樓和建學校是兩碼事。這種辯解恐怕不能令那位日本朋友信服吧。辯解由他辯解,人們自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斷。
發債的實質是透支明天用后人的錢,所以不可不慎。相對地說,中央政府可以多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多發一些債券,搞一些赤子財政,但地方政府應該慎用積極的財政政策,相反,地方政府的財政政策應該消極一些才好。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之大,堪稱世界少有,說財政拮據是說不通的。綜合起來分析,筆者的看法是,地方政府要想解決財政困難,上策是,政府機關真正減肥消腫,裁撤冗員,壓縮不必要的開支,在節流上做足文章。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債務國,是債總要還的,怎么還?現在它已經開始大印鈔票了,這是害人害己,是應對危機的下策,會傷害到它的國家利益。美國地方政府也能發債,當然有些積極作用,但也出現過地方政府財政破產的糟糕情況。我們的地方政府發債,如果搞不好,結果會如何呢?肯定大大不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由于中國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有很大差異,所以對地方政府發債,筆者以為,總體上應該持審慎、審慎、再審慎的態度。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