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京韜
美國號稱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度”,因此,美國人的生活中絕對不能沒有汽車。那么,美國人能不能容忍沒有自己品牌的汽車呢?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沒有了通用、沒有了福特、沒有了克萊斯勒,美國人會怎么辦呢?我的看法是,如果真有那一天,“老美”可就真的無地自容了。
然而,我同樣相信的是,美國人不會放任三大汽車廠商真的就此沉淪下去。也許,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最少兩家,甚至三家車廠都能重新走上正軌,這不算“危言聳聽”吧?
底特律已經“收獲”了沉甸甸的代價。之所以稱其為“收獲”,是因為美國人終于能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在全球汽車行業中的地位:沒有永遠的老大,故步自封就必然要喪權失地。在國內,開過美國車的人和沒有開過美國車的人對“MADEINUSA”的汽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開過的人一般會認可美國車的性能卻無奈于這些車的細節;沒開過的人則更不會有什么好印象。但無論如何,不能不承認的是,美國車有著獨特的風格和優勢,只不過,屬于他們的光輝歲月已經一去難返了。
即使是淪落到如此境地,也必須承認美國車有自己難以取代的地位。日本車雖然時下風光,但如果世界上所有的車都是一種“日本風格”,汽車還會讓那么多人瘋狂嗎?那么,美國汽車到底如何挽狂瀾于即倒呢?自怨自艾顯然沒有出路。于是,我們看到了三大廠商路徑不同的自救行為。最讓我驚訝的是,之前一直謀求政府援助的福特竟然拒絕了來自政府的貸款。不是風雨飄搖慘淡經營嗎?為什么當老天給了福特這樣一個機會的是時候,福特的實際掌門人艾倫·穆拉利竟然如此不珍惜呢?我沒有見識過底特律的穆拉利,但我卻見識過西雅圖的穆拉利。當年他執掌世界最大的飛機制造商波音伊始,波音也正在陷入重重困境。之后,他率領波音對抗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領導波音重新穩固了市場地位。記得他突然離開波音加盟福特前不久,還來中國與媒體見面,那時的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信而充滿活力。那么,穆拉利在西雅圖為波音創造的好日子,會不會在福特身上重演呢?起碼,從福特敢于對緊急援助說不的“表面現象”看,還是讓人謹慎地樂觀的。
底特律不相信眼淚,但底特律確實已經哭過了。行文至此,我倒是突然想到一個話題:我們天天那么關心人家美國的汽車廠會不會倒閉、破產,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呢?再怎么說,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也是三只“瘦死的駱駝”。其實,倒是我們國內那些同樣年關難熬的“馬”們,想起來更讓人揪心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