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文
或許,2008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少有的激蕩年份;或許,今天所有對2008的評判分析,在后人看來都是膚淺的。
還是老老實實地捋捋這一年。
3月,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嘆道:“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么地方?難在國際、國內不可測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
此話統領了2008。
在溫總理說這話之前,中國南方遭遇雪災,大量資產損失,企業業績下降。
期間,美國次貸危機效應漸漸顯露,其對中國的影響可不止于業界先前估計的中國銀行持有美國住房抵押次級債券的虧損,最大的影響當是美聯儲連續大幅度降息放松銀根,令本已飽受通脹之苦的中國經濟,又被迫承受大量國際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保增長還是壓通脹?
正此時,國際原油價格狂漲,令政府和民眾忐忑不安。
接下來,藏獨分子制造了騷亂,其后借奧運火炬全球傳遞,西方一些支持藏獨的勢力制造了反華摩擦,天昏地暗。這已不限于經濟了。
及至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華民族遭受巨大劫難。也正是由于這次大劫難,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現出的勇氣、人道、開放和高效,贏得了世界廣泛贊揚,提升了中國的聲譽。
8月,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實現了中國幾代人孜孜以求的夢想。然而,因為空前的安保需求,中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年末航空公司報虧,奧運會成為原因之一。西方記者采訪奧運會,忽然發現“北京人不會狂歡”。
奧運會未完,結石奶粉事件即出,恐慌了公眾情緒,蛆橘事件順勢淪為衍生物。而甕安事件、出租車罷運事件,以及一人殺六警和“六警殺一人”的傳說所引發的民聲鼎沸,明白無誤地提示:中國社會的一些矛盾已經積累深重,無以拖諉。
到了9月,美國金融危機轟然殺到,世人震驚。
此前的5月,股神巴菲特斷言,“美國次貸危機最壞的時刻已過去。”
6月,有央行“出其不意”的動作:在普遍預計5月份CPI比較樂觀的情況下,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1%。這個出其不意或許可以解讀為,一是強力打壓CPI,以便在適當時機放開油價;二是越南經濟危機,可能有出逃的國際資本流入中國,遂從源頭上抑制投資需求。
甚至到了7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0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GDP同比增長10.4%,增速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統計局依然否認經濟出現拐點,“當前突出的問題是價格過快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經濟增速回落符合宏觀調控預期。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央行有密集的降息舉動,中央政府有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而之前,地方政府早已按捺不住,兀自出手。
今日如此復雜的政經局面似乎無比沉重。然而看看過去,僅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已經經歷了多次沉重的日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