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李驍
本月22日央行再度宣布下調存貸款利率和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但橫盤中的A股市場絲毫不給“面子”,次日,滬深指數雙雙以4%以上跌幅還以顏色。
滬深股市大幅下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降息幅度較小,低于市場此前的預期,股指連漲5天面臨獲利回吐壓力,再度迎來解禁高峰等,但高頻率的政策出臺策略,對市場影響和刺激的效應正在遞減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房產“國三條”新政出臺后,我寫了《白鼠試驗、心理學和國三條新政》一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公眾對多次政策出臺的反映,建議政策制定者在出臺政策時,不能一出了事,必須兼顧政策出臺的效果和執行度,并認為,“國三條”“不是一個科學的時間出現的科學政策”。文章發出后,新浪房產總編感覺題目太過深奧,我建議以“政策擠牙膏,效果打折扣”的名字被推薦在首頁,可能是大家都忙著解讀政策內涵,文章并沒有引起太多注意。
近幾個月來,中央為應付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速度之快力度之大,皆為前所罕見,充分表明中央在新經濟環境下應對變化的速度和決心,值得肯定毋庸置疑,不過,如果在政策出臺時機和力度把握上能夠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相信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拿降息來說,短短幾個月,央行已先后五次采取降息舉措。前幾次,股市都給了正面的反饋,次日股指出現上漲,但隨著次數的增加,股指的上漲幅度卻在縮小,雖然第三次因為降息幅度罕見之大,股指也相應大漲超過6%,但收盤卻只有3%不到。這充分表明因為頻繁的政策,市場已經出現麻木和反向條件強化,這樣的思維定勢,一旦形成,短期將很難改變。
這樣的情形在房地產的政策上,表現更為嚴重,降息和房地產政策不同,因為單次降息的幅度限制和資金流動的時效性,市場對降息的期待并不會造成行為上的停滯,政策對市場的影響更多是靠多次降息的累加效應來顯現,而房地產市場一旦形成期待新政的思維定勢,購房者的購買決策就會延緩或停滯,這時候必須有更大力度的政策才會形成新的刺激,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政策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政策的回旋余地也將越來越小,這從降息對股市的影響中已經可見一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